为了实现让百姓富足的理想,梅晚秋成立了一个劝农小组,开始在各地大兴修建水渠,此时正是农闲的时候,虽然天气寒冷,修建水渠比较困难,但是没有办法,为了收成更好,只能此时修建水渠。
修建水渠需要大量的铁农具和水泥,水泥好办,只要烧制就可以得到了,但是铁农具就难办了,此时铁的产量很低,制造出来的铁农具数量不多,造成了铁农具的价格较高,一般百姓日常所用还足以应付,但是一旦大规模采购,就容易引起铁农具的价格飙升,但是没有铁农具又无法修建水渠,梅晚秋就为难了。
所用,梅晚秋找到刘宇等富商,希望他们能够捐钱购买铁农具给农民们挖掘水渠,刘宇等人自然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以每把锄头使用五斤铁料计算,晋江城外十万农民之中,有一半的人需要使用铁锄头挖掘水渠,这就需要25万斤铁料,相当于需要125吨铁料,这种惊人的需要,却是难以满足的。
当众人聚集在知府衙门的时候,梅晚秋端坐在主位之上,看着面前的三十多个富商,梅晚秋就说道:“今天请各位来,是希望各位能够资助我们晋江城的水渠修建工作,这项工作十分艰难,需要大量的铁工具,我们知府衙门可以承担一部分的费用,但是还是不足,希望各位慷慨解囊,资助一些金钱。”
众人听了梅晚秋的话之后,纷纷看向旁人,希望看到旁人的表情,从中得知旁人的态度如何,慷慨解囊自然是需要的,只是解囊多少,这是一个学问,多了自己吃亏,还容易被官府当肥羊宰杀,少了梅晚秋不满意,将来想要求他办事就难了。
刘宇知道自己当仁不让,就说道:“我捐献三百两银子。”
这个价格算是还可以的,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了。
旁人看到刘宇开了头,纷纷出言,你捐献一百两银子,我捐献两百两银子,就这么凑齐了大约两千两银子。
梅晚秋知道这些银子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他也不能太过分,毕竟大家都是熟识的,富商们能够拿出一部分银子来资助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过分逼迫,就轮到富商们的后台官吏出来弹劾梅晚秋逼迫过甚了。
众人当场交付了银子,少部分没有当场拿出银子的,也在随后几天里交了上来,梅晚秋就让人去购买了五万把锄头,这笔巨额的订单当即将东南道的锄头价格翻了一倍,还供不应求。
当每个人都有了锄头之后,就开始修建水渠的事情了,这个事情需要很多人管理农民们,组织农民们,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组织人才,只靠晋江城的十几个官吏是不够的,即使加上衙役,也远远不足,所以,梅晚秋就让富商们加入,承担重任。
刘宇也是其中之一。
刘宇负责的区域是晋江城东南一片几万亩的区域,这里居住着上万的百姓,如果按照每一百个人需要一个人指挥和组织的话,就需要一百个人,刘宇选派了家丁之中的军官和万物书院里的学子,过来帮忙。
军官们很擅长指挥人群按照一定的规矩做事,而学子们则擅长具体的做事方法,双方配合默契,很快就组织起农民来干活了。
首先,农民们分成了两队,一队人专门使用独轮车运输水泥和砖头等物,另外一队人就挖掘沟渠。
随着水泥等物从晋江城外运来,修建水渠的工作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正当刘宇等人忙碌的时候,范伟隆走了过来,他是代表晋江书院来挑战刘宇的,这次的修建水渠工作,给了范伟隆等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修建出水渠,岂不是证明了自己的民政能力更强?
范伟隆戴着草帽来到刘宇的身旁,他看了看刘宇面前上万名农民劳作的场面,觉得有些新奇,这些农民分成了一百队,每一队一百人,有人负责挑土,有人负责挖掘,有人负责填充水泥,有人负责送水送食物,各队的人互相不干扰,做起事情慢慢变得熟手。
范伟隆此时还不懂其中的奥妙,看到这些并不理解,范伟隆对刘宇说道:“刘宇,你敢不敢与我们比一比,看看谁更快更好地完成修建水渠的工作,我们负责的区域,与你差不都大小,管理的人也差不多。”
刘宇回头看了看范伟隆,说道:“如果你们输了,面子上可不好看啊!”
“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范伟隆怒道,双眼圆瞪。
刘宇微微一笑,说道:“你回去吧,你们输定了。”
范伟隆气呼呼地返回了自己负责的地方,看到这里许多农民们都在忙乱,的确是忙乱,因为他们并没有分组,也没有分工,而是所有人一股脑乱哄哄地往前冲,看到什么就做什么,简直不要太乱。
如此混乱的局面,看在范伟隆的眼里,他还觉得这是热火朝天的干活场景,心中不免有几分得意,只要他们白天黑夜地加紧赶,自然可以超过刘宇的进度。
范伟隆心中盘算着晚上应该如何挑灯夜战,如何安排人提供一顿饭食和清水,想到精妙的地方,他心中不无得意。
旁边崔文龙也知道范伟隆去找刘宇了,崔文龙就问道:“范师兄,你看刘宇那边的情况如何?”
范伟隆撇撇嘴说道:“他们也是一番忙乱,所有人都在干活,但是刘宇肯定想不到我们竟然挑灯夜战,如此我们一定可以领先他们完成任务的。”
“有了师兄的神机妙算,刘宇自然跑不出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