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新纪元1912>第265章 铁骑山

第265章

铁骑山(求月票!)

民国三年的秋,对于中国而言无疑就是一个灼夏,灼的人发慌,灼的人心慌,灼的大地燃起了烈焰。

清晨,有一列火车开到了青岛,天色阴郁,带着夏日的闷燥,月台上,急欲逃离青岛的人们争相挤上火车,而脚夫则提着行李,跟在人们的后而,而火车上却有一些人急匆匆的下车,他们是军人。

秩序井然的军队和秩序混乱的平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些军官中,有一位身材并不算高大的青年军官,头上戴着顶江苏陆军无撑大檐军帽,穿着件簇新的黑色军装,军装上的铜扣闪亮,这显然是一身新军装,在下属列队时他来回走动时,皮靴上的马刺不时碰地,或许是看因为月台上的平民太多,以至于他浓眉底下一双眼睛中似冒出火来。

终于,队列排好后这个少校军官,朝着身后的头戴无檐作战帽的军士点了下头。

“枪,在我的肩膀!血,在我的胸膛,预备……唱”

“枪,在我的肩膀!血,在我的胸膛,前进,大步前进前进”

在行军歌的歌声中,六百余名士兵排成三排纵队朝着站外走了,激昂的歌声从官兵们的嗓间迸发出来,靴声和着歌声在街道上回荡着。

“前进,大步前进前-进冲向战场需要的地方,只要不怕死,那怕敌人强,前进,大步前进前进,前进大步前进前-进冲向国家需要的地方一、二、一二、一二三四”

街上荒凉的的出奇,沿途未遇见一候选人,只是有街上有几个巡逻兵走着,整座城市好像死了一般,商店的门都钉的紧紧的,窗上的玻璃打碎了,只有几条狗在空旷的街道上跑着,这一切情景表现出了战争、破坏和居民逃走出的惨状,开战还不到一个星期,而这个繁华的港口城市,即完全陷入了萧条之中。

“我们要去西32要塞”

在师部开完全后,蒋志清再一次重复着命令,同时又从地图包中取出刚刚领到的作战地图,西32要塞是一座刚刚修建好的要塞,位于崂山外围。

“这感情好,一打起来,咱们那是第一线”

副营长谭国平应了句,面上带着些期待。

第一线啊

相比于副营长的期待,蒋志清的眉宇间却透着些忧郁,第五师是劳动军团改编的,而他也是在劳动军团改编江苏陆军时,才加入的江苏陆军,和这里的军官不同,事实个他加入江苏陆军是奉他人的命令。

在这里没人他是**党人,更没人他数月前,他从日本回国是被先派回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活动,胶澳事起后江苏陆军的扩编,令陈其美看到的机会,因为曾入振武学堂学习,在江苏陆军中也算有一些故旧,所以陈其美便派其加入江苏陆军,以以其训练之时运动部队反袁,可无论如何他都未曾想到,不过刚一改编,部队便开拔青岛了。

“铁骑山”

念叨着这词,蒋志清目光一敛。

“要是真打起来,非得把这铁骑山,变成铁旗山不可”

从接收胶澳当天开始,数万军队和民夫,便昼夜不停的修建各要塞、炮垒、碉堡和战壕,虽说崂山可以说是胶澳的天然屏障,便宜于建筑良好的防御支撑点,但同时这些山岭参并不齐,其间有许多断岩深壑的,使山峦彼此隔离,难以构建一条完整的防御阵线,加之这一山势又阴岩陡峭,山脚一带形成有很多死角,防御中的大炮和步枪火力都射击不到,为了消除这些不足,必须构建大量适合野战炮、机枪的小型要塞。

结果在工程上,就形成了具有大量各种要塞和火力支撑点的这个复杂至极的体系,其中必须有个轴承把各方面的堡垒支撑点都衔接起来,为了这个目的,要塞工种人员便用大量的战壕、交通壕与其相连,甚至在山上修起了“城墙”,也就是用水泥和石块构成的单面胸墙,最终胸墙、战壕将各个支撑点由点连线,构成了一道完整的崂山防御体系。

而胶澳的防御之中,却依然还有一个软肋,在白沙河往胶州湾一带又为一片开阔平地,这里是整个防线中的软肋,在近一个月之中,超过三万民夫和军队,沿白沙河构建了一道由铁丝网、战壕、碉堡、炮台要塞组成的立式防御体系,而事实上,如果在地图上划条线的话,青岛防线恰好就是以白沙河为界从平原,绵延至崂山口子,又依山势直入黄海,而在整体要塞之前,又布置了大量孤立迟滞要塞,设于隘口、要点的迟滞要塞目的在于阻击敌军,多则驻一个营,少则一个连甚至一个排,目的只在迟滞敌军进攻。

铁骑山是位于青岛北部,崂山余脉向北绵延的最后一座小山,山并不算高,最高海拔不过三百米,这座山在青岛防线上看似处于非要点,可支撑要点有时候,却并不一定是由防御的一方选择的,而是由进攻者来决定。

九月二十七日九时,日军第十八师团所属第五十五联队接近铁骑山,铁骑山要塞是胶澳防线外围要塞,从望远镜中看着山上依山而建的防御要塞古贺义男只觉心下一冷,在望远镜中,他看到几座设施完备的钢筋混凝土堡垒,之所以会绕过崂山,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崂山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支那军在崂山修建的要塞,的九天,为了确保王各庄湾登陆场的安全,前后故克六处火力支撑点,但伤亡不可不谓之惨重,每一座火力支撑点,都需要付出数百人的死伤,才有能可能攻克


状态提示:第265章 铁骑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