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子诚的话中多少含有几分诚意,而不是一味的“外交言辞”。
“必须承认,制定一部优良宪法需要一个特定的时刻,这个时刻,国家大事由一批优秀的爱国者主持,他们持有相同的民主共和政治理念,并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对于一个国家,这个时刻不可多得。正是由于制宪尝试的这种性质很不稳定,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反对经常制定新宪的主张。这个幸运时刻曾在美国制宪时出现过。1787年,美国的开国元勋都还健在,他们的声望正如日中天,他们都是毫无疑义的爱国领袖,此时他们还没有被党争所分裂,在立宪原则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因此,对美国来说,这是受到上帝特别垂爱的时刻。这部宪法凭着它所表达的政治公理和自身的优越性,在1788年9月已被11个州批准,而按照规定,有经9个州批准后宪法就已生效。”
在李子诚提及这一段美国早期建国使的时候,芮恩施的神情微微惊异,别说是眼前的这个中国人,即便是他这个美国人对些也不见得非常了解,而眼前的李子诚却在那里如一个历史学家一般的历数着美国的成功根本,这不能不让他产生惊讶之心,同时也因此产生了一种意识——眼前的李子诚,和很多中国人表面上的学习美国不同,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成功之处在于什么,反倒是眼前的这个人……
“以对国家根本**的认同为基础,美国有了一个全国性政府。在当时看来,将从来没有过统一历史、而且存在严重利益冲突的13个小共和国结合为一个国家,简直无法完成。这个时刻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的中国也出现过,虽然不如美国那么机缘巧合。宪政思想自康、梁维新变法以来逐步深入人心,到这时,无论是革命党人,还是以前的君主立宪派,都对宪政有了坚定的信念。革命的爱国者尽管在全国还不拥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但发起制宪大会由于顺乎民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此时,权力争夺战尚未展开,根据普遍原则制定宪法,此其时也。可以预见,通过制宪和随后启动批准宪法程序,不但推迟了争夺最高权力的时间,而且在全国普及了宪法思想,有利于加强宪法权威,对一些人而言说,挑战被全国人民批准的宪法,比起挑战权威性不足的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要冒大得多的风险,遇到大得多的抵制。更重要的是,制定宪法将引导人们认同宪法的权威,而不是认同袁世凯的权威。
可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此时没有想到利用宪法解决统一问题,占据了革命者头脑的思想是以强力统一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悲哀!”
话到此处,李子诚的神色中多少总带着些许无奈之意,而听出他话中意有所指之意的芮恩施到是没说什么,只是在李子诚沉默之后,不无赞同的说道。
“总理阁下,也正因如此,在美国国内,很多期待中国富强的人们都希望中国能够制定一部真正的宪法,一部被全国认同的宪法,并以此作为政府事物的开端!”
芮恩施适时的提出他的建议,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制定一部宪法,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他并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对于美国政府而言,通过制定宪法去影响这个国家,却是美国所乐见的事情。
听到他的建议,李子诚微笑道:
“谢谢你的建议,公使阁下,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的一点,我将在未来的一年内,不遗余力的帮助中国确立真正的宪法,而且……”
从桌面上拿出一份呈文,尽管和芮恩施的对话用的是英语,但李子诚却知道,眼前的这位是位“汉学家”,他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自然能看得懂中文。
“呈请大总统成立宪法制定委员会!”
虽只是看了一眼,但芮恩施的眉头还是微微一跳,这……这或许是他在最近得知的最有价值的一个情报了,而且是由对方主动提供的。
“总理阁下,您的意思是,贵国将确立宪法?是由国会吗?”
芮恩施的心脏微微跳动一下,他意识到对他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机会,这是一个将他个人同这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机会,正如“治淮工程”一样,听说,中国人还准备在淮河出海口树立一座他个人的雕像,而眼前的这个机会呢?却有可能……
“当然,宪法只能由国会审议通过,并经由全国各省通过才能成为中国的根本**。但鉴于中国的国情,同样考虑到与贵国的特殊关系,仍望贵国能积极参与我国的制宪活动,并给予我们充分的支持,这不仅仅是中国提出的要求,同样也是亚洲第一共和国,向世界第一共和国提出的请求!”
随着李子诚的话语,尽管不断的让自己冷静下来,但是芮恩施发现自己却无法拒绝这个“诱惑”——将自己同一个国家剥离的诱惑!
“这一点请放心,只要贵国需要的话,我们愿意在法律方面提供任何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
声音微微一扬,芮恩施又特意强调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个人非常愿意促成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