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面对激增的定单,疲于生产的造船厂不仅千方百计的从船舶设计和施工工艺上解决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另建新厂。而这时,连岛海堤则进入了公司的视线之中,海岛海堤与连岛相接处,是一段宽达两百米的航道,自其建成后,借助海流冲击作中,连岛码头港湾被不断冲深,与此同时。海堤北部却淤积了大量的黄沙,沙砾甚至露出海面,那是借助自然之力形成的填海区,亦是当初海堤的设计宗旨,自然的,当船厂试图扩建时。在征询了海洋专家后,选择了了那片填海区作为新厂厂址。
随后,面积达400亩三期工程新厂随之开始建设,因为新厂所选择的地海沙自然填海区,所在长达公里的的泥沙填海区上。埋进了25万个混凝土预制板个长达70米,新厂有7个滑道个滑道周围都有预制部件生产车间,在数万名工人的努力下船厂只用了半年的建设工期,这建立于填海区的船厂三期扩建的基建工程,到年底三期工程就可以使用。
作为一个造船后进国,中国原有的造船工厂并不多。而满清时代的现代教育落后,不仅导致中国没有合格的造船工程师,甚至都没有合格的造船工人,因此在建造三期工程施工建设的同时,为了应付船厂扩充急需,造船厂便沿着陇海线建立造船培训班,新招募的男女工人经过1到200个小时的培训后,就开始在船厂装配线上工厂。锅炉厂、轮机厂的工厂工作。
建造一艘万吨级商船平均需要50万个工时,其建造方式就是在过去几年间,通过不断的尝试、改进、成熟的分段制造法,沿陇海铁路分布的数百家分包商工厂则为船厂提供各种配件,最后这些配件在船厂的预件组装车间进行组装成120个预组装部件,随后在船台或船坞上进行总装。
当然,最重要的供应商,还是连云港城区内的多家重型企业,他们生产的重型构件,直接于厂区完成组装,经过专用宽轨铁路运往船厂,在船厂直接拼装成万吨商船,得益于这些先进的建筑方式,在鹰游门造船厂内,数万名造船工人像造汽车制造出的一样将一艘一艘万吨商轮,从船台侧滑入长江或从船坞内驶向大海。
几乎是在汽车驶进船厂的第一时间,李子诚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现代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气息,在宽达十数米的厂区公路上,吊车、平板重载货车,甚至还有那世界第一宽轨的专用铁路上,将重达数十吨、甚至数百吨的组件,从车间发往总装区,这里的空气中,几乎闻不到大海的气息,唯一能够感受到的只是大工业规模生产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却是如此的迷人……
在感受着这工业时代的工业气息时,汽车缓缓驶入了一片被铁丝封闭的区域,在那里有一座封闭式船坞,那是鹰游门造船厂的三号船坞,或许不是最大的,但却是第一座封闭式船坞,今天,这座船坞,正是李子诚的目的地。
在这座船坞外,数十名江苏陆军的官兵,来回走动巡逻着,而在他们的肩膀衣袖上的臂章上却带着锚与步枪的标志,这并不是陆军海战队的标志,而是……嗯,江苏陆军海战队陆战队……
在接受检查的时候,李子诚的心里想着那给为绕口的名称,心下顿时一乐,这名字……
“总理!”
沈鸿烈等人这会早已经在船坞外等着总理的到来。
“怎么样,成钧,这次,我可是亲自来了!”
脸上带着微笑,沈鸿烈等人的簇拥下,李子诚朝着船坞走去,而此时船坞的大门依然是紧闭的,直到他们走到距离还有十数米的时候,门旁的士兵方才动起来。
“哗……”
船坞的大门打开了,在一众人进入船坞之后,大门再一次关闭了。这一切无不显示着这座船坞受到严格的保密。到底在这里的建造的是什么?
终于,进入船坞之后,在长达380米的船坞之中,李子诚看到了他一直期待的战争利器,只见那船坞内,赫然停放着九艘如黑鲸一般的战舰,那吨位看起来不足千吨的战舰上,光秃秃的甲板上只有一个中央指挥塔,在塔前后,各有一门中小口径火炮——潜艇!
是潜艇!
在看到船坞中已经完工的三艘潜艇时。李子诚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潜艇!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准确的来说,是未来的中国海军所需要的武器。
早在胶澳事变期间,面对日本强大的海上军力,除去以飞机作为刻敌致胜的武器之外,李子诚所能想到的另一件武器就是潜艇,用潜艇击沉日军的主力战舰。可相比于飞机,潜艇对于造船工艺的要求太高,而且技术也太过复杂。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制造飞机时,技术中心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图纸,不过只有数百公斤。而在复制二战德国的主力潜艇vii型潜艇时,直接参与翻译图纸的译员多达三百余人,仅设计说明、技术图纸、详细施工流程说明、开发数据、制造流程等一系列的技术资料足足运了七卡车,资料重量超过十五吨!
而为了掌握制造潜艇的技术,船厂更是用了一年的时间作准备。从生产制造专用设备,到培训工人,而在陇海铁路沿线,更是有多达315家企业加入到潜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