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新纪元1912>第285章 叹

∷:∷

第285章

叹(求月票!)

“二百五十公斤航弹对运兵商船的攻击效果优于600公斤穿甲航弹”

震耳的引擎声从敞开的座舱处传出,朱翔才用余光朝着机翼处看去,隐约可以看到250公斤航弹的弹尖,相比于穿甲炸弹,250公斤航弹的爆炸威力更大,它的装药系数过40,弹内100公斤高能炸药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10公斤。/qΒ5

之前对连云港外海日军舰队和运兵商船队的攻击之中,第三波次攻击中使用的250公斤航弹的威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军商船在运兵时为了通气,船舱口往往只有一层帆布,在低空投掷炸弹,一但炸弹落入船舱,其威力以彻底摧毁一艘2000吨级商船。

那些被击中的商船,直到他们离开的时候,仍然燃烧着熊熊烈焰,商船完全报废,若是不沉的话,也许可以用拖船拖回连云港,进行拆解,没准还能拆出一些钢材,应该勉强可以收回一部分战争成本

朝周围的友机看去,身旁的飞机无不是携带着炸弹,这一次驻青岛航空队亦同时投入攻击,驻青岛航空队并没有炸弹,所以只携带鱼雷,也正因如此,从连云港起飞的飞机,才会不携带鱼雷,一百二十六架飞机均挂载航空炸弹。

“但愿时间能来的及”

想着青岛的航空队,朱斌侯在心下暗自祈祷着,同样暗自后悔起来,也许,压根就不应该执行第三次攻击,事实上,在第二次攻击结束之后,11艘军舰中的十八艘已经被击沉,高逃离的两艘巡洋舰中的一艘亦遭受重创,另一艘被航弹击中的舰艉,只有一艘驱逐舰快逃离,在第三波攻击的时候,航空队根本就是在进行打靶训练,直接通过低空投掷炸弹,攻击日军运兵船队。

而为了扩大战果,更是不惜起追击,若不是受限于时间,只怕他们还会再追击几十公里,最后在返航时,经过交战海区,现海面上有大量的落水日本水兵,为了避免把炸弹带回机场造成事故,未投弹的飞机把炸弹直接投在落水日本兵的附近,海水都几乎被炸的沸腾起来,到处都是浮尸。

“从现在开始,在这个世界上谁能掌握天空,谁就掌握未来掌握了胜利的钥匙”

想起初来连云港时,经略使说的那番话,再与先前如训练一般的攻击,朱斌候心中原本对这句话的怀疑,随之消失的一干二净,现在他再也不会怀疑,天空的重要xing,他甚至相信,仅只依靠空中力量就可以赢得一场战争。

就像现在,即便是只有这一百多架飞机,中国就可以轻易击败日本舰队,日本是一个岛国,海洋是他的根本,而立足海洋又需要舰队,没有了舰队,也就没有了日本。

“与青岛支队联系一下……”

想到这次攻击中,青岛支队担负的任务,朱斌侯便调转电台频道。

“第三战队完了”

驾驶着飞机,想到在出时,向大家伙传达的那份电报,电报内容非常简单,简单的五个字而已,但是却足以让大家伙高呼着万岁,然后跳上飞机。

“现在轮到我们了”

耳机内依然能听到大家伙的谈话声,此时,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这三十六枚鱼雷,全部投掷下去,既然家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大放异彩。

相比于留在连云港进行训练的那些个“菜鸟”,派驻青岛的才是真正的精锐啊在派驻青岛之前,他们的鱼雷攻击训练无一不是甲等,若是这样还能失手,那岂不是……

那样的话,就太丢人了

朝着友机看去时,朱翔才的脸上露出些笑容来,对于飞机而言鱼雷攻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海上作战手段,在鱼雷强度允许的范围内,而按照基本教科,实施鱼雷攻击的方法大体是:在高度100米、距离1200米时射鱼雷;鱼雷入水后,下潜到60米的水深,然后靠横舵作用上浮到离水面4到6米时冲向目标。

但是,在他们的训练过程中却碰到了问题,黄海的大部分海域的水空只有20至40米,甚至十几米,若按这种的攻击方式,鱼雷就会统统扎到海底,而且在过去的深习中,也碰到这样的问题,鱼雷经常在还未上浮时,就撞上了海底沙丘。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低空低射鱼雷,所谓的低空,就是把飞机飞行高度下降到60米,而决定鱼雷入水深度的主要因素就是鱼雷入水时的入射角。所以,控制入射角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可能降低投雷高度。

这个方法很有效,40米高度,150公里投雷度,可以保证投掷的鱼雷在不足二十米的水深正常使用,而派往青岛的飞行员,每一个都完成了至少十次低空低投雷,甚至还完成了十米高度投雷,这是专门为青岛近海海域雷击作战而准备的,根据训练证明,即便是十米的水深,也不会对攻击造成任何影响。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的青岛支队”

在这一点上,朱翔才还真猜对了,之所以选择青岛支队携带鱼雷攻击进攻岚山的日本海军第一舰队的第一战队,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在攻击第一战队时,其已经到达开火海域,而那一海域的平均水深只有15.8米,青岛支队的两个中队,是整个航空队中,唯一完成全部鱼雷攻击训练的编队,由他们担任雷击任务的成功率高于航空队主力。

“队长,你说,咱们


状态提示:第285章 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