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犁汉>第一百六十二章 :东莱

“胶东?”

张冲奇怪赵达为何这么问。

赵达组织了一下,起身道:

“胶东之地即现在的东莱郡、北海国二地,也是当年三齐中的胶东王所属地,如此得名就是因此地在胶莱谷地以东,也叫胶东。”

见说的不形象,赵达还起身在地上大致比划这,继续道:

“此地在春秋时期本是莱蛮夷的势力范围,但后来莱人被齐人征服,这里也就成了齐国之地。此地偏僻,素来有天之涯,海之角之称,但有一点,那就是此地有鱼盐之利,得此地就有军国之实,齐之霸业也正得之于此。”

见赵达还要说,张冲直接打断,问道:

“胶东之地,我知之,不过你为何要让咱们去胶东。”

赵达道:

“何军师之前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但只有一点不好,就是时机不对。此时,汉庭实力尤在,如果我们现在贸然西出中原,那必然是搅动天下风雷,到时候咱们泰山军真的就是众矢之的啊。

但胶东之地就不同,此地几乎为天下荒漠,我们如果在此地扎根,既不惹眼,也能发展。东莱有民五十万,北海有民八十万,一百三十万的丁口,得之必为霸王之业。“

见张冲好像兴趣不大,赵达进一步解释:

“胶东三面环海,一面背山,此天下难得的形胜之地。它与辽东隔海相望,坐船便可到达,一旦有事,杨帆出海,避乱辽东。可谓进可图青州,退可守辽东。”

赵达一直说,张冲也在认真听,等听完后,说了一句:

“有些情况,你们不太了解,今日也一并和你们说了吧。我们泰山军也是有跟脚的,背后就是太平道,我就是太平道的人公将军张梁的关门弟子,也是泰山方的渠魁。所以去胶东发展的策略,我是觉得特别好。但奈何此东莱、北海皆有我太平道势力,东莱有管承、北海有管亥,皆我之友,如何能图。”

张冲此言过于劲爆,这半年才入幕的幕僚们第一次听说,都有点怔住了。

不过,这在他们看来,普遍是好事。谁不知道太平道的势力,现在知道太平道也造反,那他们泰山军也会好过些。

不过既然胶东有主,那赵达的方略自然就用不得了,他此刻也有点意兴阑珊,毕竟第一次参赞这么重要的势力发展规划,他显然是用了心的,现在用不了,多少有点失落。

不过张冲倒也在安慰:

“永希,你也不用失落。你东向胶东发展的策略是可以的,我们现在不能全军移军胶东,但依旧可以派一部分兵在此地落脚,在丘陵乡野建立根据地。”

“根据地?”

“是的,也就是可以扎根凭据之地。比如莱芜谷地就是咱们现在的根据地,泰沂山区也是咱们的根据地。我们和这根据地的关系啊,好有一比,就是走多了路,你得有个地方休息,在这地方修养,整编,补给,募兵。如此,咱们才能继续跑,继续和汉庭战斗。”

众幕僚明白了,这根据地就是基业,地盘的意思,只是渠魁这个根据地范围可以更小。

赵达不确定道:

“两地的太平道会允许我们建立这根据地吗?”

张冲笑了,道:

“太平道虽然立足乡野,但现在普遍在城市中传道,现在能留在乡野的太平道已经不多了。不过北海的管亥大渠,他们可能还继续扎根乡野,所以此地的太平道信众也更多。而相反东莱的管承大渠,是海寇起家,他的根据地更多的在海外的几个大岛上,东莱的广大农村并无太多的信徒。所以,我们可以在东莱建立根据地。”

这会开到现在,实际上张冲已经明白了现在大伙对今后发展的几种看法,他总结下来为三条:

第一种,坚壁清野,在奉高和汉庭打持久战。这是有道理的,汉庭集中中原和南北二军来征讨他,张冲自信以他所部的储备和士气,守个一年不成问题。而这一年中,天下形势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光是汉庭将中原和京畿的可战之兵都抽调来打他,那自然两地就兵力空虚,到时候太平道起事,自然一帆风顺。

后世元末群雄逐鹿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当时张士诚占据高邮称王,元丞相脱脱率兵百万围攻高邮,最后因为元庭临阵换帅,元军军心涣散,最后反被张士诚给打败了,至此元庭鲸落,群雄疯生。

所以他张冲也能打一个汉末版的高邮之战。但这策就是要他张冲做好人,给太平道其他人做前驱了。这事不是不能做,毕竟如果太平道起义能成,他也是能顺势发展壮大的。但这事也不简单,他也要好好想想其中利害。

而第二种就是更积极进取的方略,即主动出击中原,寻找汉庭主力,与之决战。胜则乾坤翻覆,败则一切皆休。而此策又需要中原太平道的合作,但他与这些地方的渠魁都不认识,也不知其秉性,如何敢将全军性命放在他人之手。所以,此略不能用。

而第三种就是偏保守的方略,即分兵东出东莱,此为狡兔三窟之策。到时候有两个根据地,无论是攻是守,都比一个更要灵活。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就是现在本兵本来就是五千,还要再分兵出去,到时候万一在东莱建立根据地不利,然后这边也因为兵力不足,把莱芜谷地给丢了。那就相当于两个都要,最后两个都没。

最后张冲将此三策的利害总结了,让大伙回去再想想,明日再议。

散了会,蔡邕就去胡母班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东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