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散去,只剩下曹昂和袁绍二人。
此时曹昂也不再撒泼打滚地耍无赖了,避开不提袁谭过继之事,而是一本正经地跟袁绍叙述着家事。
主要是谈袁荧、曹萱母女,曹昂完全是一副好丈夫、好父亲的模样。
袁绍这才安下心来,曹昂若是再逼他,他还真不知该如何决断。
双方不再谈论争执点,这天便好聊了。从袁荧母女到天下大势,从讨伐董卓到安定社稷,吹牛皮、说大话、侃大山谁不会?
一时倒也相得。
二人聊着聊着,便又谈到了刘虞身上。
袁绍一心希望拥立刘虞为天子,好将朝廷大义从董卓手中抢过来,可是这种美事,偏偏刘虞不愿意,袁绍费尽心思也没能说动对方,这让他满是挫败。
对于袁绍来说,讨董联盟已经解散,他从联盟盟主成了一个和众人差不多的军阀,他自封的车骑将军根本没人承认,单论地位还不如刘虞、曹昂,甚至是有后将军身份的袁术,所以他要脱颖而出,也就对重建朝廷一事念念不忘了。
“子修,你说天子在董卓之手,生死未知,这个时候,正需要大司马出面,稳定人心,他倒好,顾念虚名,无论如何不愿为朝廷出力。”
袁绍一片真心喂了狗,自是对刘虞满是怨怼。
曹昂希望袁绍另立朝廷,打击大汉王朝的威望,但并不愿意袁绍另立新君,否则就要从两位天子处站队。
而无论站队哪一位,都会有麻烦,所以在曹昂看来,这另立朝廷,最好是拥立一个摄政王来监国。
既避免了站队问题,又能暴露袁家的狼子野心。
毕竟没人是傻子,另立朝廷,不管有没有另立天子,难道能指望此人是个忧国忧民的忠臣。刘虞正是想明白这一点,才宁死不做这个摄政监国的。
在曹昂看来,最好的监国人选便是刘虞,若是二人在小朝廷之中斗起来,甚至袁绍杀了刘虞,那最好不过。
但目前来看,这点难以实现,那就只得退而求其次了。
于是曹昂便说道:“大司马好名,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我觉得跟董卓争夺大义,不能因为大司马一人的不配合便放任不顾。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自董卓西窜长安之后,讨董联盟名存实亡。于是关东各州郡,相互攻伐,竟然出现刘岱杀桥瑁,公孙瓒入侵冀州这样的事。
若是再这般下去,董卓老贼在长安养精蓄锐,各方豪杰在关东血流成河,不出两三年,董卓聚百万之兵,引兵东顾,则我等只得束手待擒矣。”
曹昂这话,可是说到袁绍心坎里了。
“子修所言极是!我等若不团结一致,何日才能除掉国贼。”
曹昂点点头,接着说道:“所以非得有一人监国摄政,团结诸侯,积聚实力,才能有诛灭董逆之可能。”
“子修此言,才是谋国之论啊!”
此时的袁绍,对于曹昂的态度很是满意,可是想到死活都不愿监国摄政的刘虞,一时也无可奈何。
“若是大司马能如子修一般想便好了!”
“岳父大人何必在意此事,徐州有句谚语,叫做‘没了张屠户,还能吃带毛猪’,有他刘虞,自是最好,可是若没了他刘虞,咱们也能把事情办成了。”
袁绍听了一愣,他还真没想过宗室以外的人,盖因除了刘虞,宗室之中的人多无甚名望,难以服众。
东汉朝廷对待诸侯王,虽比不得明朝待宗室如养猪一般,可东汉诸侯王也实打实的没有什么权利,就是个吉祥物。
“子修何意?”
“岳父大人,这与天子血脉最亲的宗室,便是河间王之后的诸支,既然如此,何不以河间王刘陔为监国摄政。”
袁绍听了,摇摇头道:“河间王年轻德薄,恐不足以服众。”
曹昂笑道:“年轻不是坏事,年老德昭之人不愿为国效力,那就只得用年轻德薄之人了。再说昔日桓帝、灵帝,以外藩入主嫡支,也是无德无望还年幼,如何没人说他们是年轻德薄。”
曹昂这么一说,袁绍还真盘算起刘陔来。
刘陔是正儿八经的河间王,虽然年轻,但并无恶名。关键是袁绍继室刘夫人便出自河间王室一脉,所以与河间王府天然的亲近。
而且河间王是冀州封王,若是以其监国,冀州士大夫必不会反对。
至于刘陔年轻德薄,反过来说便是没什么威望,便于拿捏。
如此盘算一圈,袁绍发现这刘陔还真是最合适的人选。以刘陔来监国,再加上他手中的传国玉玺,便能堂而皇之地设立朝廷,承制封拜了。
想通了这些,袁绍忙看向曹昂。
若要拥立刘陔为监国,单凭袁绍一人,还真未必能让众人买账,但若是加上曹昂,则把握便多了不少。
于是袁绍便说道:“子修也觉得河间王合适,既然如此,子修不若与我一同于邺城拥河间王为监国,讨逆安国。”
袁绍说着,紧盯着曹昂。
曹昂当然不会留在邺城,于是便笑道:“岳父大人说笑了,若是河间王监国,我肯定支持,只是留在邺城辅政,非我所长。青徐黄巾未定,诸事且待我平定乱贼再定吧。”
曹昂的态度,袁绍也早有预料。
不过曹昂能表态支持河间王刘陔监国,已经算是不小的收获。袁绍也不敢对曹昂太紧逼,毕竟曹昂“刚烈”之名远播天下,而他现在,还离不开曹昂的支持。
“若用河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