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一百六十章 空击!燃烧的珍珠港!(六)

“辛苦了!”第一战队司令毕凌波少将亲自到甲板迎接蔡勇。

蔡勇扯下飞行围巾,踩着机翼跳下飞机:“请带我去见梁司令,有必要发动第三波攻击!”

“大鹏”号飞行舰桥,机动部队司令官梁书铭听完了蔡勇的报告,转身询问情报参谋姜野:“派出的巡侦队有发现了吗?”

“第一批巡侦队尚无敌情报告。”

大约3小时前,第二攻击波全部出发后,“大鹏”、“云鹏”号紧接着起飞了4架“东风”舰侦,“迅雷”、“响雷”号各放飞两架“海鸥”水侦,第一批巡侦队总共八架侦察机,向舰队西面和南面展开搜索,搜索半径200到250海里——此时各机应该开始回航了。

半小时前,“金隼”、“猎隼”号又起飞了4架舰侦,4艘“昆仑”级装甲巡洋舰各放飞1架水侦,构成第二批巡侦队——这个时候大概还发现不了什么。

但是,现在机动部队与珍珠港的距离不到100海里,敌主力舰开足马力的话,只需四五个小时就能赶到。

机动部队虽配备了两艘装备350毫米重炮的战巡和4艘新型装巡,但即使只遭遇珍珠港内四分之一的主力舰,也很有可能在成功逃跑前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蔡勇看到梁书铭还在犹豫,向前一步道:“司令长官,我们应该还来得及,半小时后第三攻击波就能出击,三个半小时后完成回收,届时就算对方的巡洋舰部队先行开到,我们也有能力将其击退,赶在敌主力舰抵达前撤出战斗。”

梁书铭最倚重的作战参谋王子龙中校却发出了相反的声音:“需要考虑的是,第三攻击波抵达时,敌舰队未受损的舰只应该已经陆续出港了吧。而且即使只与敌巡洋舰部队交战,也有可能导致航母受损,我们也不了解敌潜艇部队的部署……总之,当前奇袭的效果已经完全丧失了,派出第三攻击波所要承受风险与预期战果完全不成比例,应该在回收第二攻击波后立即撤出战斗,全速向北回避。”

“那么就让第三攻击波满载鱼雷,攻击开出港外的敌舰!”蔡勇态度坚定,并且急不可耐。

“现有的鱼雷机对高速航行的敌舰攻击效果十分有限,这是演练中已经证明了的事实,鱼雷机的机动性提升一两倍以后还差不多……”

“管他那么多,能干掉一条算一条!主力部队要到明天才能赶到,在此之前我们应该最大程度地削弱敌舰队!即使一两艘航母受损也在所不惜!”

毕凌波也来为直属爱将助阵:“我同意蔡联队长的看法,机动部队即便损失一两条航母,若能换来全歼敌舰队的宏伟战果,也是值得的。司令长官,下决心吧!”

隔着玻璃舷窗,第一攻击波的战机还在陆续降落,蔡勇在刚才的报告中已经提到,第一攻击波一百三十二架舰载机中,仅有三架未能按时抵达返航集结点。

战机稍纵即逝,梁书铭没有太多的时间继续犹豫,考验司令官判断力的时候到了!

“传令,第三攻击波立即开始整备!攻击部队全部装载鱼雷,准备攻击驶出港外的敌舰!蔡联队长,你带一个不载弹的中队先出发,观察港湾周边的形势后,或是补充攻击港内的敌舰,或是全力截击已经开出港外的敌舰,全部交由你现场决断!”

“明白!”蔡勇激动地挺身敬礼——信奉巨舰大炮的老头子们,让你们看清楚海军航空兵的真正实力吧,谁说我们只能打固定靶!

……

10:00,珍珠港外。

琼斯少将指挥的巡洋舰部队正小心地开出狭长的珍珠港出入航道——这是一条设防严密的航道:航道最狭窄处设有两重防潜网,防潜网只有得到基地司令官的命令才能打开;航道两岸布设有密集的探照灯和速射炮阵地;通向大洋的出口附近也随时有几艘驱逐舰和巡逻艇来回巡弋。

“鱼雷艇也好,个头最小的潜艇也好,想要安全穿过这条航道潜入港内根本是做梦!从空中投射鱼雷?且不说现有的水上飞机搭载不了能够损害战舰的鱼雷,就算真的有飞机在珍珠港投下鱼雷,那些鱼雷在够到战舰之前,必定先一头栽进水下12米的淤泥中……”

正是基于以上的普遍认识,同时也为了缩短舰队紧急出动的准备时间,港内的美军主力舰并没有放下复杂笨重的防雷网——这不是舰队司令官一个人的失误!情报的缺失,总体观念的滞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是空谈正义、废弛军备的塔夫脱时代给美国海军留下的后遗症。

琼斯少将望着身后炽烈燃烧的珍珠港,心中百感交集。

感叹是没有用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反击,是报复!

卑鄙无耻、只会从空中偷袭的黄猴子们,堂堂正正的在大海上战一场吧!

第二和第四巡洋舰分队的七艘万吨巨舰——装甲巡洋舰“西特里”号、“孟菲斯”号、“休伦”号、“圣迭戈”号和大型防护巡洋舰“圣路易斯”号、“密尔沃基”号、“查里斯顿”号——陆续开出了港口,林立的烟囱里很快喷出浓厚的黑烟,以“西特里”号为首,先沿着海岸线折向西,准备驶过卡雷罗阿角后再转向北去搜索发起空袭的敌舰队。

港外几艘驱逐舰和巡逻艇还在照常巡逻,这些小家伙在空袭发起后不久就接到命令:睁大眼睛,一只老鼠都不许放进来!

事实上,此时正在潜望镜中窥视着美军巡洋舰的莫明少校压根没想过把他一千来吨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章 空击!燃烧的珍珠港!(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