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一见国师心凉凉>第88章 靖南王的世子

除了白芷与姜衍, 坐在另一头的第三人自始至终很安静。/p

卸下边防一身戎装铠甲, 换上墨纹高襟长袖宽袍,鬓若刀裁星目剑眉,宽肩劲腰身躯挺拔,不折不扣武人一个。直到听见国师点名他, 方站起来抱拳:“久闻国师大名, 今日得见万分荣幸。”/p

他温恭有礼,双目灼灼:“在下岑时怀,隶属延边芜都曹将军麾下时任左翼中尉。”/p

眼前这位,正是当日国师耗费心力祭祀祈佑的延边芜都, 镇守在那的其中一员将领。/p

就在国师祭祀之后, 僵持不下的延边战场终于迎来一场罕有且奇迹般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且最终大获全胜扭转局势, 此后我方战役持续告捷, 终于在一个月前成功驱逐蛮夷保下边境, 取得了全方位胜利。/p

在此之前, 芜都天旱百姓遭殃,文官武将朝堂打架, 直接导致延边芜都陷入僵局持续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换过好几任统率的将领,却迟迟无人能够打破这样的僵局, 直到后来一位老将军匆匆走马上任, 终于得以改变势态。/p

这位曹老将军壮年时期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 当年可谓先帝开疆拓土极为有力的左臂右膀。只是时年已过花甲, 鬓发苍白老态龙钟, 本是告老还乡的年纪,也不知道在朝堂之上得罪了谁,一脸懵『逼』地被哪个不对付的推了出来,这才不得己拖着老弱残躯披甲上阵。/p

这在当时,无论文官武将还是当今圣上,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天天早朝打瞌睡坐等退休回老家的老将居然真的破解了延边这不上不下的战局,打了一场人人赞喟的大胜仗。/p

朝野内外有人感叹宝刀未老,也有人叹他只是好运气罢。/p

因为就在他赶往延边走马上任的三个月后,国师破天荒举行一场重大的祭祀仪式,呕心沥血不只撼动了上苍,还感动了苍天之下的广大老百姓,虔诚信徒齐心协力筹资捐款,舆论压力迫使朝廷不再继续内部打架,对这场耗时极久的延边战事予以重视,缓解粮草与兵马压力之余,又安抚了百姓与将士之心,各种因素相结合下最终得以打胜仗。/p

不管怎么说,延边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曹老将军本该光荣班师接受朝野内外众人拥戴,但是这位老人家很讲义气很厚道。虽说目前战事已经告终,但是为防敌军再次来犯,作为大军统率的曹老将军并没有急功好利立刻回京,而是选择暂时留守阵地,等局势彻底稳定之后再作打算。/p

于是,便有了代替曹老将军回京述况的岑时怀。/p

岑时怀与姜衍一路结伴回京,这其中并不存在巧合与偶遇。当日白芷托姜衍赶去延边芜都,正是要他去找镇守当地的曹老将军,故而姜衍留在延边的那段时间其实一直待在军营里面。战事平息之后,两人才会一同结伴上京。/p

至于岑时怀为什么会来到国师楼,不是姜衍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岑时怀正是受了曹将军所嘱托,特意来见白芷的。/p

初次见面,岑时怀对这位传说中的年轻国师颇感兴趣,而白芷同样也在打量他,只不过这打量的目光带上了更多意味不明的审视:“世子本是衣食无忧的宗室出身,却毅然放弃锦衣玉食投身军旅报效国家,不畏艰辛亦不惧苦难,实乃宗亲一大楷模,令人不禁敬叹。”/p

这话换在别人身上或许是种赞叹,放在岑时怀身上却又是另一种别样滋味,他苦笑道:“国师谬赞,无论宗室出身抑或平民百姓,忠君爱国投效朝廷不过本份之事,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情。”/p

本朝能够冠以国姓岑者唯有身上流淌皇家血脉的宗室子弟,岑时怀确是宗亲出身,并且血统还与目前的正统皇室十分接近。他是先皇胞弟靖南王岑彦之子,这位靖南王不是什么普通宗亲子弟,他正是在先帝死后辅佐幼帝巩固岑朝的那位赫赫有名的前摄政王。/p

近些年来宗室凋零的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本朝宗室政策颇不乐观,当今圣上不注重培植扶持宗室子弟,反而极度排斥与打压,致使宗室没有实权比比皆是,地位低下等同于无。/p

皇帝之所以不待见宗室子弟,如果说贵太妃有预谋促成是个别原因,那么岑时怀的父亲靖南王岑彦便是直接导致的根本魁首。/p

世人皆知先皇早逝,留下幼帝尚在襁褓之中,靖南王岑彦成为辅佐幼帝的摄政王掌管朝政长达十余年。等到小皇帝长大成年,朝堂上下多以他摄政王马首是瞻。摄政王持权过重不利于皇帝亲政夺权,万幸效忠先帝的良臣将士也不少,他们成为忠于先帝之子的保皇党与之摄政王的党羽分庭抗衡,互相斗法数载年,最终以皇帝一派获取胜利,摄政王岑彦退守靖南彻底画上休止符。/p

但这场内斗所导致的后遗症便是的皇帝对宗室的极其厌恶,在往后数年间宗室子弟不任公位高官,留守京城的几乎没有,地方藩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与制压,中央政权得到大副度巩固,皇帝这才终于拥有了无人企及的皇权地位。/p

讽刺的是皇帝利用先帝手下忠良助其亲政夺权,却在掌权之后弃如敝履,不仅没有分封犒赏反而大肆打压。也正是在这时候贵太妃终于自皇帝背后走出公众视野,引发朝臣纷议,要想阻拦却为时晚矣……/p

朝堂之上风云万涌,远在靖南的摄政王岑彦却再也没有任何水花与声息。事实上自退守镇南以后摄政王就病了,延绵至今早病入膏肓,再无力


状态提示:第88章 靖南王的世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