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之大明鹰犬>第四百〇八章 提议

第四百〇八章提议/p

不过事实,宁先生倒并非完全是猜的,前一段欧阳宗师曾经有好几天没有过来看望郭扬,回来后,与郭扬谈起了跟张诀交手的感觉。虽然他们在宁先生面前没有提到燕军的情况,但他一听他们的交谈,就知道欧阳宗师和张诀是在乱军之中的交手。/p

张诀现在为燕王效力,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又是在乱军中交手,那就意味是燕军和朝廷大军的战斗中。再算上欧阳消失的时间,不太可能去太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两军交战的地方距离京城很近。/p

何况,不是十分紧急的情况,在郭扬宗师需要养伤的时候,欧阳宗师身负镇守大内的任务,也是绝不会轻离的。/p

很显然,燕军已经打到了距离京城极近的地方。/p

除此外,宁先生也从朱允炆的神态表情看出他最近的忧虑烦躁,知道战况必然对朝廷不利,年轻的皇帝还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所以他有此推断,也就再正常不过了。/p

“哦?你还猜到什么?”朱允炆面色微沉。/p

宁先生却似乎并没感觉到年轻皇帝的不悦,而是继续说道:“陛下或许已经派人与燕王求和了?”/p

观察到朱允炆表情的变化后,宁先生又说道:“想来陛下只是想与燕王虚以委蛇,并不打算真的谈和?”/p

“你有何高见?莫不是还想劝朕和你们鞑靼联手?”朱允炆问道,很显然承认了他的猜测,不过从这语气来看,即便在这时候,也依然不愿意与蒙元联手对付燕王。/p

“陛下若是想等各地的勤王军到来,暂时拖延的话,恐怕燕王不会中计。依宁某之见,陛下不如示之以诚,与燕王划江而治……”/p

朱允炆直接打断道:“划江而治?太祖把江山传到朕手中才多久,就要划江而治了?朕若真的这么做,岂不是叫天下人耻笑,叫那些与燕逆在前线奋战的将士心冷?朕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p

宁先生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如果南北两方暂时形成对持的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那鞑靼在北面对燕王等北方四塞王的牵制,于建文帝才有意义。否则的话,京城危在旦夕,鞑靼在北面远水解不了近渴,建文帝确实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和鞑靼联手——哪怕新的鞑靼大汗愿意臣服明廷。/p

而且,对蒙元鞑靼而言,一个分裂的大明,肯定比一个统一的大明对他们更有利。/p

不过现在他也只是试探建文帝而已,现在看来,前方战事应该还不是非常吃紧,燕军逼近京城,但可能还没到危急时刻。或许建文帝是觉得,依靠京城城防,可以抵挡燕军很长一段时间,待到燕军久攻不下,各地勤王大军又陆续到来时,战局便可能发生逆转。/p

然而几天之后,当建文帝再次到密室中时,态度已是大不相同,这让宁先生意识到,京城外的局势,应该又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向建文帝不利的方向发展。/p

“听欧阳宗师说,宁先生你医术精湛,甚至擅长毒蛊一道?”/p

“宁某早点确实对用毒养蛊一道颇有兴趣,几位师傅之中,也有精擅此道的大家,所以的是有那么些研究。”/p

朱允炆似乎有些犹豫,沉吟了一会才说道:“朕听说,有些蛊毒,下于食水之中,极难验出,也察觉不到,只在蛊毒发作之时,才有感觉。不知宁先生,可有此种蛊毒……”/p

宁先生点头道:“有倒是有,不过陛下是想给燕王下蛊?恕宁某直言,下蛊和下毒一样,让目标毫无察觉地吃下去,才是最难的一环,即便宁某把这种蛊虫交给了陛下,陛下也有人能使用,但怎么下到燕王的食水之中,陛下可有计划?”/p

“你们鞑靼,应该在燕逆身边也有密谍吧?只要你们能助朕逼退反军,朕自然不会亏待你们……”朱允炆虽然没有直说,但几乎已经明确暗示了宁先生,只要逼退燕军,和鞑靼结盟也未尝不可。/p

宁先生皱眉问道:“陛下,战况到底如何了,请如实相告。”/p

朱允炆看了眼陪他过来的老太监,后者立刻上前,低声将燕军的情况告诉了宁先生。/p

几天前,燕军已经成功渡江,朝廷安排在江岸的军队,根本没能起到任何抵挡的作用,基本上是一触即溃,甚至很多都直接投降了燕军,朝廷大军的士气可谓已经降到了底点。/p

渡江后,燕军并没有直接西进,而是转向东,取镇江。镇江守军也没有进行什么抵抗,便直接投降。随后,燕军抵龙潭,距京城已是咫尺之遥。/p

虽然有些事情,那老太监没有多说,但宁先生也可以猜到,知道燕军渡江、镇江失守、燕军兵临城下的情况后,城中军民百官必然是十分慌乱忧心。虽然此时京城还有二十多万守军,论起来未必比燕军要弱多少,又有坚城可依,抵挡一段时间不成问题。/p

但连续征战,朝廷军队对上燕军,基本都是一触即溃,没怎么打就直接投降,这军心士气根本不像官军对反军,反倒是像换过来了一样。怕是从上到下,都没有几个人能坚信,京城就一定守得住吧。/p

而朱允炆会说出那样的话,连用蛊毒对付朱棣的办法都提出来了,已经是有些病急乱投医,慌了神了。/p

“陛下,且不说我们在燕王身边有没有人,单就这下蛊用毒一法,就不可行。从郭前辈身上所中之毒便可看出,燕王身边是有用蛊高手的,其养蛊用蛊之法,远比


状态提示:第四百〇八章 提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