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又逢朱翊钧视朝。/p
朱翊钧才在御座落座,张居正“扑通”一声直接跪倒在地,再次提出辞呈。/p
朱翊钧只好自然而然开始办公。/p
他望着御座下跪拜的张居正,劝慰道:“首辅请起,朕已命孙隆传达口谕:不允辞职。朕知道首辅绝无贰心,首辅继续做事吧,不要再提交辞呈了。”/p
张居正泪水长流,跪地不起,说道:“臣受先帝顾命之托,代主行政,开罪各路人等,视臣为眼中钉,诬陷臣作威作福。虽皇上圣明,明察秋毫,但小人常戚戚,各色小人众口铄金,毁臣声誉于瞬间,臣心灰意冷,不得不辞,万望我皇恩准。”/p
说罢,激动异常,伏地痛哭不已。/p
殿内众臣纷纷唏嘘不已。/p
朱翊钧表情木然,定睛俯瞰跪拜在地张居正,又扫一眼殿中的大臣们,徐徐站起身来。/p
大臣们面对张居正的举动,尽管表情各异,但似乎都有所触动。/p
朱翊钧大脑的思路极其清晰:嗯,这就好,通过刘台弹劾张居正这件事,大臣们应该都脑袋清醒了。以后,骄横狂妄者势必收敛,胡言乱语者也将有所节制。/p
更重要的是,众臣通过此事,清楚了真正的人主是朕,而非张居正。/p
朱翊钧缓步走下御座,来到张居正面前,轻掖张居正的胳膊,说道:“首辅平身。卿之忠诚,日月可鉴。朕已将刘台下入锦衣卫诏狱严审,就是对首辅忠诚的肯定。快快请起。”/p
张居正痛哭失声,再次叩首。/p
朱翊钧瞥一眼文立万。/p
文立万心领神会,上前扶起了张居正。/p
朱翊钧冷静的出奇,他返身回到御座,注视着殿内站着的大臣,大声说道:“首辅张先生夙夜在公,毫无私心杂念,忠诚可鉴。刘台诬陷首辅张先生图谋不轨,意欲谋逆。今天当着诸位大臣的面,朕敢说,就算朝中真有人谋逆,首辅张先生也断然不会。”/p
满堂大臣听了此话,面面相觑,无不惊诧。/p
谋逆这话题太敏感了,太让人忌讳了,陛下怎么随口就说了呢?/p
文立万心中大赞朱翊钧的脑力。/p
朱翊钧却毫无顾忌触及了“谋逆”这个敏感话题,而且毫不犹豫为张居正决不谋逆背书,瞬间将张居正推到道德高点。/p
嘿嘿,就算张居正就是想......谋逆,也怪不好意思的。/p
文立万看着御座上的朱翊钧,微笑颔首。/p
这位只有十三岁的皇帝,通过刘台事件,警告了张居正的非分之想;又在大臣面前,将张居正推到道德高点,大火炙烤,让张居正想都不敢想谋逆之事。/p
才十三岁啊,这简直是天纵奇才啊。/p
朱翊钧天生就是一块当皇帝的料儿!/p
现代社会十三岁的孩子,正在为中考点灯熬油呢;而这个四百年多年前的孩子,已经在为自家的江山,与聪明绝顶的大臣们斗智斗勇了。/p
朱翊钧不再谈论张居正辞职的话题,转而又和大臣们商议了另外几个奏章。/p
散朝之际,朱翊钧说道:“散朝之后,通政使文立万来朕书房,有话要说。”/p
文立万赶紧答道:“臣遵命。”/p
大殿内文武大臣纷纷向文立万投来一种复杂的目光。/p
朱翊钧一看,哎呀,这目光不就是活生生的羡慕嫉妒恨嘛。/p
散朝之后,文立万跟随朱翊钧来到大殿后侧的书房。/p
文立万是第一次进到这个书房,瞬间被皇帝书房的阵仗给镇住了。/p
这里简直是书的海洋,各种善本孤本藏书满仓满谷。/p
朱翊钧很随便在书桌前龙椅上坐下,说道:“坐吧。首辅张先生今天应该是感受到朕的挽留之意吧。”/p
“陛下亲自走下御座扶掖首辅,他应该深感陛下的诚意。不过......”文立万欲言又止,感到应该吧话题从张居正身上引开。/p
张居正的话题太过敏感。/p
“不过什么?”朱翊钧追问道。/p
文立万只好如实道来:“今天在大殿,首辅并未收回辞呈。臣感觉首辅还会托病不出。”/p
朱翊钧冷下脸来,说道:“朕已经两次挽留,还要怎么样?”/p
“再三挽留啊。不是有好事不过三的说法吗?”/p
朱翊钧有些不快,随手翻着桌上一本书,半晌不说话。/p
文立万说道:“今日朝堂之上,臣对陛下的认知,再次更新。”/p
“再次更新?”/p
“是的。陛下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令臣大呼厉害!”/p
“哦,怎么个厉害了?”/p
“刘台弹劾事件,陛下处理得游刃有余,条理清晰,其结果必定振聋发聩,让各方势力从此蛰伏,不敢轻举妄动。”/p
朱翊钧听后,嘿然一笑。看来文立万是明白了他的意图。/p
文立万见皇帝眉开眼笑了,劝道:“在陛下尚未亲政的局势下,对首辅的依赖,还是必不可少的。今日大殿之上,陛下言谈举止可谓恰到好处,首辅和众臣都不是笨蛋,他们会细细领悟的。臣感觉,首辅还会象征性做个推辞之态,陛下不妨顺水推舟,第三次挽留一下,给首辅一个台阶下,皆大欢喜。”/p
“这样不会给首辅惯下毛病吗?”朱翊钧还是有些不快。/p
“应该不会。首辅熟读经史,他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如果陛下三次挽留,他仍然推辞,那就是真不想干了。”/p
“难道首辅前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