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抗战从一把信号枪开始>第137章 激战(一)

城楼上的侦察兵大声呐喊的同时,向和平也在用八倍狙击镜一直观察着前方。/p

小鬼子确实来了。/p

中午小鬼子刚刚全面突破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御阵地,中间都没有任何的停顿,直接就开始进攻南京城的复廓防线。/p

看来小鬼子也彻底的杀红了眼,对于占领南京城志在必得!/p

并且小鬼子的‘上海派遣军’也全部都是精锐部队,前面是坦克方阵,大概有四五十辆各种轻、中型的作战坦克,第二梯队是先遣步兵,再后面是炮兵部队。/p

不仅仅是中山门这边,与此同时,向和平还听到远处的和平门还有太平门也响起了剧烈的炮声。/p

那边肯定是已经开始打起来了。/p

“将士们,做好备战,司令说了,我们要以阵地共存亡!誓死守卫南京城,绝不放弃一寸土地!”参谋刘天河站在城门楼上歇斯底的大喊。/p

而城门上的国军将士眼神和表情也异常的坚定,全部都把手中的枪杆子握的死紧!/p

其实国军士兵真的挺有血性的,只不过当时就是装备物资差了点儿而已。/p

“军长,距离一千八百米,目标进入射击范围……”/p

这时狙击连的狙击手开口报告道。/p

说话的是拿着xm109巴雷特狙击枪的狙击手。/p

巴雷特也是目前冀北义勇军装备的射程最远的武器,最大有效射程两千米,也就是两公里的距离。/p

“射击!”向和平果断的开口道。/p

嘭……嘭……嘭……/p

随着向和平的话音刚落,城楼上的三把xm109巴雷特瞬间开枪。/p

枪声震爆,开枪的瞬间所产生的巨大后坐力震得周围尘土激扬。/p

这枪声响起的瞬间也把参谋刘天河给震得吓了一跳,并且瞪大了眼珠子看着枪口冒着硝烟的巴雷特榴弹狙击枪。/p

这哪儿是狙击枪啊,这分明就是个炮啊!/p

枪炮?/p

刘天河仿佛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p

随即刘天河又立马拿着望远镜朝着小鬼子的方向看去。/p

小鬼子第一梯队的坦克方队已经有三辆轻型坦克趴窝,坦克的左侧履带直接被打掉,还有一辆坦克的炮管直接被打断,直往上冒黑烟。/p

其实这个年代的坦克作战车装甲性能并不是很好,毫不夸张的说甚至有的结构直接都是用铁皮包裹的,就连a的超级马格南子弹都能打穿,尤其是对于一些轻型坦克来说。/p

嘭……嘭……嘭……/p

紧接着xm109榴弹巴雷特狙击枪重新拉拴,又是三声枪响齐发,主要目标还是小鬼子第一梯队的坦克方队。/p

因为小鬼子的坦克方队肯定会成为等下攻城的重火力。/p

假如几十辆坦克对这个中山门狂轰滥炸的话,那么绝对是顶不住的。/p

如果在小鬼子的坦克部队接近之前,将其用巴雷特榴弹狙击枪全部狙击消灭,这是向和平最想要看到的效果。/p

刘天河拿着望远镜亲眼看到又有三辆小鬼子的轻型坦克车被‘枪炮’一枪干掉,他彻底惊讶、激动的内心狂跳。/p

试想,如果自己的部队也有这种强悍武器的话,也不至于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并且被小鬼子一路追到南京城了。/p

而小鬼子那边,在接连被狙击掉六辆轻型坦克车后,小鬼子也彻底的慌了,毕竟这坦克车的损失可不是小事儿啊,攻城可就全指望着这些坦克车做强有力的火力输出呢。/p

所以小鬼子的第一方队的几十辆坦克车开始猛踩油门,全速前进,并且还来了个左右蛇皮走位,试图避开炮弹。/p

向和平从狙击瞄准镜中看着小鬼子的几十辆坦克车铆足了劲儿的蛇皮走朝着中山门狂奔,这种画面让向和平看着不禁想笑。/p

如果隔着一两千米的距离,单兵蛇皮走位的躲避狙击,向和平还有点信,但是坦克车这么大的目标,而且还是履带式的,最高时速也就三十公里每小时,这种蛇皮走位有个毛线的用。/p

或者说是在考验自己的狙击手的枪法?/p

给自己的狙击手增加难度?/p

“目标距离一千六百米,风向西北风,轻风2级,风速1.8,空气湿度百分之五十……”/p

巴雷特狙击枪附带的辅助瞄准镜可以精确的显示射击条件,一千到两千米之间,射击最大误差绝对不超过一米,另外以坦克车最大每小时三十公里的时速,再加上巴雷特子弹的射速,就算是小鬼子的坦克车横着开,它也绝对避不开巴雷特狙击枪的狙击!/p

嘭……嘭……嘭……/p

接着又是三枪,用巴雷特的可是整个狙击连最精锐的三位狙击手,全程表情冷肃,心理素质非常非常好,宛如三尊杀神。/p

在剧烈的枪声之下,又有三辆小鬼子的坦克车被巴雷特射出去的榴弹击中,并且还都是命中最要害,直接趴窝报废。/p

总共加起来就是十二辆,以这种打击效果,小鬼子的几十辆坦克车方队可能还没有抵达战场就要全部夭折在半路上了。/p

“向兄弟,你们这是……什么枪?”/p

参谋刘天河终于忍不住扭头看着向和平开口问道。/p

“巴雷特!”向和平微微的扬起嘴角,露出一丝得意和邪笑说道。/p

“巴……巴雷特?”刘天河微微的皱了一下眉,自己怎么说也是高等军校毕业,还真的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这种枪,并且威力这么强。/p

“向兄弟


状态提示:第137章 激战(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