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看着李世民,眸子十分的平静,似乎是已经知道了李世民要问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而至于其他皇帝也是看着这位大唐赫赫有名的帝王,面色也是颇为凝重。
能让唐太宗李世民用心结二字来概括的东西,可见这个问题对他的影响之大,定然是夜夜辗转反侧不得答案的难题!
大唐,李治时期,皇宫之中,李治的脸色变了变。
武媚娘忍不住的问道,“陛下是知道太宗皇帝想问的问题了?”
李治沉默的点了点头,回想从出生到长大,他缓缓开口道,“还能有什么问题?若不是兄长顽劣,犯了大错,岂有我登基的余地?”
顿时,武媚娘沉默了。
她也是从李世民身边过来的人,可以说,整个大唐都知道,李二对李承乾有多宠,唯有李承乾自己不知道!
甚至的确如李治所言,李承乾不犯错,哪来李治的皇位?
“……”
大厅之中,李二缓缓的开口了,“朕自登基之后,自认没有愧对大唐百姓,现在是,以后也是,本该以帝王角度问一问朕大唐现如今最好的治国安邦国策,但好在现如今大唐内部安稳,外无强敌。”
他抬起双眸,看着高阳,这一刻身穿金黄龙袍象征着无尽地位的李二不像是史书记载一代帝王,反倒是像千千万的普通父亲!
“朕想以一个父亲的身份问高阳先生,大唐后来发生了什么?为何这皇位是治儿的,而不是承乾的?”
“这一点,朕想不通,说来惭愧,自高阳先生播放朕大唐狗血事情之后,朕夙兴夜寐,一是反思朕自己,深感丢人,二则是不解,不解为何朕之后,是治儿登基,而不是承乾?”
“朕恳请高阳先生解惑!”
李二的目光恳切,死死的看着高阳。
高阳没有半点意外,他从心结二字就猜到了这位伟大的帝王到底是想问些什么,李承乾的事情!
可以说,但凡是对大唐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都知道李世民对李承乾到底有多宠!
可以说,甚至到了一种溺爱的程度,从出生到最后一刻,李二皆是如此,但李承乾却辜负了这位父亲!
真正辜负了李二!
高阳沉默片刻,而后看着李二道:“不是陛下你的问题,而是李承乾辜负了你!”
“至于其中他做的事情,陛下真的想听么?我怕……陛下可能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高阳确认了一遍,如果真要说这其中的原因,只怕真得备一盒速效救心丸,因为李承乾干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
他怕李二接受不了。
虽然有腿疾,有那些大儒的压迫,压力太大,但事情,他毕竟干了。
这一点,没得洗!
李二身体一震,眼里露出难以置信,他当然明白,高阳这是给他在保留面子,虽然一个字没说,但是却已经透露了太多。
李承乾有不可宽恕的错误!
他闭了闭眼,而后像是回忆一般道:“承乾者,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他一出生,就以太极宫承乾殿为名!”
“次年,承乾尚在襁褓之中,被封为衡山王,八岁那年,朕不过登基一个月,就封承乾为太子。”
“朕日日告诫东宫辅佐大臣,让他们勇于谏言,而承乾虽然年幼,但在朕心中就是最完美的太子,这一点,朕相信,日后也不会变!”
“但朕如今得知治儿当了皇帝,做的也不错,这天下朕会给治儿,这是对朕大唐子民的交代,是朕身为大唐帝王的责任与必要选择。”
但抛开帝王身份,朕作为一个普通父亲就想知道,若是按照原有走向,这天下为何不是承乾的?也不是泰儿的?而是……治儿的!”
“恳请高阳先生解惑!”
这是李世民第二次开口了,既然这样的话,高阳也不可能不说了。
他拱手严肃的道,“陛下对李承乾之喜爱,亘古未有,而李承乾小时候的确不错,史书记载,“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可以说,他小时候的确是一位完美的太子人选!”
“十二岁,陛下你便让尚书省不符者,上报东宫,让李承乾自行决断,在陛下心中,李承乾的确就是最好的储君人选,也在锻炼他帝王之道,陛下对他的喜欢,除了大明朱元璋对朱标,历来皇帝都无人可以比拟!”
“贞观五年,李承乾大病,从来不信佛的陛下急了,请道士秦英前来为李承乾祈福,病愈之后,又让三千人出家,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减轻了狱中牢犯的刑罚,只为给他祈福!”
“贞观六年,太子开始监朝,贞观七年,李承乾再病,又请来天竺高僧为他祈福,病愈之后,大赏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而李承乾的一篇治国安邦策略,十分满意的陛下像是一个小孩子一般向群臣炫耀,称,“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贞观八年,李承乾加元服,陛下你因此大赦死罪以下,并且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宴请群臣,打赏无数衣帛财物!”
“陛下对他的喜爱,举国皆知!”
“贞观九年,李渊去世,陛下让太子建国,李承乾干的十分不错,因此,虽然后来陛下执掌朝政,但细务还是交给李承乾决断!”
“在陛下心中,李承乾已经是下一任当之无愧的帝王!”
万朝众人包括李治都沉默了。
这的的确确就是把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