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逆天改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锁城

大凌河城中的大明兵士分班值守,未敢有半分松懈。/p

而夏日天亮的时间比四季之中其它三季都要早的多,是以凌晨5点多,接近6点的时候,天色便已大亮,大凌河城中也响起了阵阵天鹅音号角声。/p

守城的辽军和靖边堡军昨日歇息的时候都未卸甲,是以听到号角声便从床铺上一弹而起,取了兵刃,在各自该管武官的带领下,直上城楼去也。/p

“让炮兵做好准备,若是建奴来攻城,先用大炮轰击,搓一搓他们的锐气。”祖大寿上的城来,便对着掌管炮兵的参将张定辽下令道。/p

“是,大帅。”张定辽应声道。/p

“可法,去向刘将军传令,若建奴攻城,先用大炮轰击。”祖大寿下令道。/p

“是,大帅。”祖可法得令,便径自去传令去也。/p

“哼,黄台吉,本镇坐拥坚城,手握强兵,粮草充足,尔尽管来攻,必送尔又一个大败仗。”祖大寿下完命令,回望一下己方鼎盛的阵容,再望一望城内堆积如山的粮草,充满自信地自言自语道。/p

*****/p

“朕观那守城兵马,忙而不乱,行止有度,祖大寿真乃当世之良将也,朕必欲得之为己用也。传令诸申,蒙古各旗,速速挖掘壕沟,修筑高墙,困住大凌河城中的守军。”皇太极先是自言自语一阵,接着便对着自己身边的护军头目下令道。/p

“臣领旨。”那护军头目得了旨意,便分遣几个手下出去传令去也。/p

过不多时,得到命令的各旗旗主便遣兵派将,令他们带着自家阿哈厮卒带着锄头,铁锹等工具,隔着大凌河城10里之远,就开始挖掘壕沟,构筑土墙。/p

后金大军环绕着大凌河城努力挖掘,共构建堑壕4道,其中小壕沟有两道,一道宽七尺,深八尺,;一道宽五尺,深七尺,上铺秸秆,覆盖着土。/p

在小壕沟之外,还有两道大壕道,这两道大壕沟,都是宽一丈三尺,深一丈三尺。距离此壕沟五丈远的地方,修筑土墙,高一丈二尺,墙上加垛口,则增高到一丈七尺,远远观之宛如一座土城。/p

除去壕沟和土城之外,各旗还在自己营地左近挖掘一道拦马小壕,深宽各五尺。/p

为了守卫这些壕沟,后金还专门在这些壕沟和土城左近设立营寨。/p

后金在大凌河城周围共立下营寨四十五处,其中靠城最近的那一道小壕沟之侧,共扎营十二处,靠近大壕沟之侧扎营十一处。/p

城西,大凌河与锦州之间,大凌河中守军撤退的最短路线,也是锦州驰援大凌河的最短路线上,后金一共立下二十二处营寨。/p

在此处设立如此之多营寨的目的,一是阻截自大凌河城中逃出的漏网之鱼,二是阻挡自锦州来援的明军。/p

此番作战,围困大凌河的女真,蒙古,汉军,共有八万余人,土工作业的速度非常之快,只五六天的功夫,后金便围绕着大凌河城构筑起一道严密的围困工事,端的是水泄不通,风雨不透,滴水不漏。/p

这些围城工事构筑完毕,皇太极特地严令各旗官兵不得随意出战,务必严守阵地,不得放大凌河中一人跨越防御工事半步。/p

皇太极本人则升起御座,坐于城南高.岗之上,每日密切观察城中动向,以便做出决策。/p

****/p

却说大凌河城头上的祖大寿初时看到建奴派出大量厮卒,阿哈带着锄头等工具,浩浩荡荡地奔着大凌河城杀了过来,便微微一笑,环顾左右道:“建奴攻城,素来都是老一套,厮卒阿哈冲击,耗费我军子药弓矢,待我军疲敝,子药弓矢消耗甚多的时候,便又派死兵登城,锐兵趁势掩杀,没甚变化。咱们打退他们倒也不难,叫炮兵做好准备,先轰他们一阵再说。”/p

“是,大帅。”张定辽得令,便大声传令,叫四面儿城墙上的炮兵都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炮击建奴的攻城大军。/p

大凌河城头上的炮兵得了军令,那些个拿着拖把准备冷却炮筒的兵,准备装填*和炮子儿的兵,准备瞄准的兵,准备放引线和点火的兵,还有指挥协调的炮长都各司其职,做好准备,就等着建奴跑到城下来送死。/p

守城的明军一鼓作气就等着建奴大驾光临,可建奴就是不至。/p

只见那些个建奴派出来的厮卒阿哈拿了锄头,铁锹等工具,在红夷大炮的极限射程之外,也就是隔着大凌河城还有十里的地方便开始挖掘壕沟,构筑土墙,里三层,外三层,将大凌河围得水泄不通。/p

“大帅,建奴似乎不是要攻城,看他们的架势,似乎真是打算围困咱们大凌河,然后再围点打援。这样来看,刘将军说的倒是对的。”刘天禄在城头上望见远处建奴的做派,不免想起先前刘仁玉说的那番话来。/p

“天禄为何如此操切,是与不是,总要多看看才知道。咱们且不管建奴在做什么,咱们需要做的就是一点儿,时刻准备接敌,不得松懈。”祖大寿肃容道。/p

“是,大帅。”诸将齐齐应声道。/p

随后几日,大凌河城中的守军日日精神紧绷,枕戈待旦,始终不见建奴来攻,渐渐的这精气儿就松了一大截。/p

祖大寿每日在城上,发现建奴始终不肯来攻,只是一心一意地挖掘壕沟,构筑寨墙,便对着左右诸将道:“看来建奴果然不肯攻城,只用这锁城之法将咱们大凌河围住,然后再利用野战无敌的长处杀退援军,困死我等。”/p<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一章 锁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