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睿似乎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字字沉稳,字字诛心,“凤家百年忠勇就毁在你一人手上,将来你如何去向列祖列宗交代,圣朝太祖曾高赞凤家乃国之栋梁,许下你们永世爵位,凤家先人也曾立下誓言永世卫国,这一句一字都记录在了史册里。如今你兴兵叛乱,是为不忠,违背祖训,是为不孝,连累这些跟随你的兵士,是为不仁,煽动朝中同你关系交好的臣子,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有何脸面在我面前谈什么国泰民安?!”
一席话说得凤天凯竟是站也站不住,单膝跪倒在地,满头白发簇簇发抖,嘴唇颤抖在嘟哝着什么。
只有他自己清楚走到现在是多么难,不同于开国之初,帝王与凤家的生死交情,后面的继位皇帝对凤家颇为忌惮,并数次想一并除去凤家,只是碍于祖训碍于这个家族一直循规蹈矩踏实做事,政治上小心翼翼保持中庸的作风,才让凤家在渐渐势力的京都得以幸存,尽管那时候威名也大不如前。
到了他这一世,接管家族之初便正直五子夺嫡,他分析各种利弊后果断摒弃家族一直以来的原则,选了正确的战队,这才让家族逐渐恢复生机。新皇帝上台后迫不及待除去了所有亲近的血缘兄弟,虎视眈眈防止他们来篡位,谁知自己的皇位也没坐上几年,没留下后嗣就死了。他多方权衡后选择了在先皇血洗兄弟时躲避民间五年的一位庶民皇子,并拥立登基,那就是现在的太上皇李琰。
凤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彻底地再次踏上了权力的巅峰,一直靠先祖名声摇摇欲坠的凤家在数百年后再次跃居四大世家之首,掌握了国家大权。这种人上人的感觉实在太好,好到他开始惧怕失去,将女儿送进宫,一心想逼李琰废了流落民间时所娶的原配却被李琰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避过他再登基大典时宣布立患难与共的邬溪为后,有三品文官大呼皇上不弃糟糠之妻真是仁德,遂此事成为定局。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千挑万选的并不是一个任人掌控的傀儡,他的不甘与挫败,女儿的哭诉埋怨,让他在偏执的路上越走越远,清除政敌,培植势力……甚至……一步步走到今日,
家族中子孙的不争气让他一度觉得很疲惫很寒心,担心哪天他故去后,这些子孙会将凤家百年基业糟蹋干净,所以一次次依了女儿的要求。直到几年前,他去家族支系巡视时发现了凤然,小小孩童明明一脸稚气,却灵动喜人,言语口齿间显现出他过人的记忆。
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带回了府中留在身边亲自教养,有意将他培养成接班人。他的一颗心早被政治蛊惑整日汲汲经营,年轻时更是为了家族前路苦苦经营,很少有与子女们亲近的机会,这个孩子弥补了他所有的一切的空缺,在他身上,凤天凯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天伦之乐。他从教他武功,教他兵法开始,将他一天天养大。凤然也的确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十五岁稚龄就一站成名,成为圣朝乃至整个天下赫赫名望的少将军。
至此,他终于放心地舒了一口气。并将家族大多事务交予他处理。他只嘱咐了凤然一条,将来善待他的子孙,毕竟有个问题一直哽在他心头,凤然虽按辈分说是他的侄子,但他身出支系,支系也就罢了,还偏偏是个庶子,他怕将来有一天凤然镇不住家人,他更怕的是凤然会对嫡系子孙有所损害。
所以嫡系成员因不满凤然上位时,他什么都没有做,他隐于暗处,悄悄看着凤然是如何处置家务,只为去考验考验他。显然考验的结果他是很满意的。但是日后,每当他想到这个都会觉得悔恨痛心。
他的无动于衷让嫡系成员越发猖狂,后来竟然发展到勾结江湖组织勾结邻国,想置凤然于死地的地步。
凤天凯从来没想到过,这帮平时软弱无能的人居然会有这样包天的胆,当他发现这一切时确实来得及阻止。他的亲儿子偷了他的印鉴偷换了兵士,他的亲妹妹通过康朝奸细联系了康国重臣,他的亲女儿对这一切默认了。
战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影响到一国之运,影响到一家族命运,他被家人气得说不出话,对于至亲人的行动,他不得不多加考量,一时的延误最终错过了给凤然送信的时机,待他命亲兵去送信后才两天,凤然战败身死的消息就传了来。而派出去的五千兵士则掩盖行迹,辗转行程,悄悄分批回到了各自营中。这场剿匪之争,只为凤然一人而设,也只死了他一人。
被凤家整个嫡系联手除去了。
知晓消息的当晚,他枯坐书房一夜。第二日,他严令下去保住了凤然的亲兵,并将这些凤然一手调教出来的人大多编入了自己的卫队。
他想自己这是赎罪。
他想起了老祖宗的遗训,护国,卫国,不干涉政治,不干涉朝务。
他想起了那个眉目清秀的孩童依偎在自己身旁时的奶声奶气,那个率真爽朗的少年同自己切磋武艺的认真专注,那个英勇无畏的少将处理家事战事时的聪慧隐忍……
他想起了很多事,回到现实时看着跪了一地的子女,终究在砸得屋中一地碎片后沉重地叹了口气。
也许是他错了。
可是,也回不了头了……
只能,这样接着走下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