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新马超>第二百三十三章 盐可是好东西!

吏部之事,同样由中书省起草草案,经杨阜审核后,待合适的时机,再呈报给马超。当然,这个吏部的建设有些庞大,基本上跟推行新政的难度差不多。所以,马超也没指望自己能在离开扶风之前,看到这份草案。

当下之事,还是先将各郡郡守的任命颁发下去,然后将推广新政的那些东西也给几位郡守大人搬过去。至于说,马超从长安回来之后,这些人弄得咋样,一切还是未知数。

不过,目前马家集团这个状况,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成功当中总结经验、从失败当中总结教训,一步步完善规整统合,最后建立起健全的体制机构,实现马家的强大复兴。

此事议论至此,便可结束。接下来,便是韩遂与阎圃来访之事。

其实这种大家都心知肚明之事,也没什么好议论的。无非是商讨出马家的底线和所求,然后用各种手段,在谈判场上击败对方而已。

对于韩遂,马超及各位大佬儿的意见要求很简单:第一,铁羌盟东迁,瓦解韩遂的外围势力;第二,开展雍凉二州的贸易,当然,由于韩遂有错在先,之前商议的三七分成,改为二八分成;

这些,是马超及诸位大佬儿臆想当中最美好的结果。可同时他们也知道,凭韩遂那老谋深算的德行,绝对会再拿韩英了、兵刃了、宝马之类的其他手段,来跟他们讨价还价。

对付一个韩遂,马超觉得已经够头疼了,问题是这里还有一个张鲁的使者:阎圃。

其实当马超得知张鲁派出的使者阎圃后,马超就浑身难受。因为这个阎圃,在历史上,可是娶了马超媳妇的人!

历史上,马超被杨阜打败后。投奔张鲁。见张鲁以道义治理郡县,得知张鲁不能成事,郁郁寡欢。

而赤壁之战后的刘备占领了荆州南方的四个郡。处于曹操和孙权的夹缝中,难以有所作为。做梦都想把触角伸到西川去。偏偏刘璋那傻小子竟然主动邀请刘备入西川,让刘备帮他抵御蜀郡北方的张鲁,刘备大喜若狂,迅速领着部队往西川进发,按照之前的约定,刘备驻扎葭萌关。在得到刘璋的钱粮补给后,不仅没有进攻张鲁。却在葭萌关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面对这种打狼不成反引来虎的严重局面,刘璋的部下黄权劝刘璋求救于张鲁,原因是形势的变化已经让他们由敌人变成了盟友。黄权说:“东西两川。唇齿相依;西川若破,东川也难保。你若肯出兵相救,我主答应割二十个州县酬谢。”

张鲁本不欲答应,然马超非久居人下之枭雄,主动请缨而战。然刘备那时手中已有诸葛亮。略施离间之计,便使得马超进退不得,经刘恢劝说后归顺刘备。而马超滞留在汉中的家眷,下场极惨:其子马秋被张鲁亲手所杀,而平妻董氏。则在张鲁降曹操后,由曹操赐予阎圃。

所以,对于汉中张鲁及这个功曹阎圃,马超是半分好感也欠奉。尤其是这位让马超戴了绿帽子的阎圃!

马超之前一心只想求得两家相安无事,从未主动招惹过张鲁。结果,马超不找事儿,可张鲁却主动招惹了马超。现在得知了马家的厉害,又主动来赔礼道歉。

赔个屁礼!

马超可真真儿明白:这些军政大事,可不是跟小孩过家家一般,说什么打完架再道个歉就回归到从前了!

之前广魏郡战役一开,虽未动刀动枪,但却也注定了马家自此与汉中的张鲁不可能再无交集。政治博弈上,讲究的,便是四方纵横之术。而马家若是连这点应对之法及胆量都没有,那便太贻笑大方了。

更何况,马超还一直眼馋汉中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汉中产盐啊!

古时候可不像现代这么方便,啥时候炒菜没盐了,就去超市买一袋儿,回来发现那菜还没炒焦,正好放盐小炒一下,然后出锅上桌......

汉代时期,盐和铁都是战略物资,都是官营官办的,也就是说想要买盐,必须去官府那里买,而且一次还不能买多,跟计划经济一样。

汉中乃产卤盐的大郡县,而在马超的印象中,张鲁这倒霉孩子,根本不懂啥是法制社会,愣是用宗教那一套来管理郡县,根本不设官吏。由此,汉中让张鲁这么一搞,那盐就没有形成产业,更没有形成规模。

若是借此机遇,把汉中的盐产业做大做强,实行垄断化经营,形成一个产业链,贩卖凉州及塞外甚至是更远的地方。那其中的利益绝对是恐怖的!马家的gdp绝对不会只翻一翻那么简单!用太君的一句话就是:好处大大滴有!

所以,对于阎圃的来访,马超心中纵然再不舒服,可心中的小算盘还是要算得门儿精:昨天夜里,马超就仔细琢磨了一下卤盐之事,觉得从根源上来讲,还真有些可能。

其一,张鲁属于那种理想化主义者,做事只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考虑客观规律,这从他用宗教理念治理一个县郡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说明张鲁是形而上学派的代表,进一步推论就是:他看不到盐的价值。

其二,张鲁接受的是道家的无为思想,对于经商理财方面,根本没有那种意识。而阎圃接受的又是正统儒家理念,对于‘士农工商’这一社会定位还是很认可的。也就是说即便张鲁或是阎圃看出了盐的价值,那他们也会认为从商是‘商贾俗事’、有碍清名啊......

所以说,这两个条件,决定了张鲁及阎圃不大会阻止自己染指汉中的盐产业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三章 盐可是好东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