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超级杂牌军>第73章 苏沪大队(三)

对于黎甲魁旗开得胜,万子雄不以为然,这个呆子不过是走了狗屎运!

常熟的鬼子同苏州东郊的鬼子一样,突破了层层阻击,忍着背后的袭扰,耗光了重火力的弹药,总算带着700多人赶到阳澄湖北岸,完成了对阳澄湖的包围。

万子雄盘算着局势:东西各有鬼子两个大队都是顺利直插过来的生力军,南北各有鬼子一个大队,南面是鬼子生力军,但南面的黎甲魁随时都可以在背后打他一闷棍,北面的鬼子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患,所以如果自己顶不住鬼子围剿,从南北两面都可以脱身,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挫败鬼子的围剿。

长生武南等各部按计划到达后,即下令:先是四面炮击,然后苏州岗村大队、常熟井上大队南北对进,沿湖中道路穿插;无锡吉野大队、成冈大队、昆山渡边大队、太仓滨田大队利用木船、橡皮艇东西对进,清理湖面及各岛的支那军,各大队保持联络,避免误伤。

在湖区,火炮、重机枪搬运非常不便,所以万子雄在湖区根本没有布置火炮、重机枪。但是他有防重武器的工事----湖岸的栈桥。栈桥是为方便渔船靠岸而建,离水面有一定高度下面可以藏人,但强度不足以抗炮击,万子雄他们把栈桥的桥桩加固加密,又特制了一种多层的竹帘,防炮击时将竹帘覆在栈桥面上,再用湿棉被压住,垂下竹帘到水面2尺以下,水下防炮洞就建成了,即防弹片又防冲击波!

此时,万子雄正浸在栈桥下的水里,和大家一起躲避炮击。他知道炮击过后就是和鬼子过招的决战时刻!

为防止误伤,南北对进的鬼子后出发,而是东西对进的船队先行攻击。鬼子早已知道武穆军有6艘摩托艇速度极快,所以鬼子每条船都配了2支以上的掷弹筒,准备火力覆盖摩托艇。

西面阳澄西湖的湖面窄,鬼子各种船只很快靠近湖间大道,武穆军发射了几十支流星飞雷,鬼子普通的木船、橡皮艇根本受不住打坦克的流星飞雷,击中就是支离破碎。西岸的鬼子指挥官被意想不到的超强火力震撼了,马上命令船只调头撤退。

东面的鬼子不知所以,仍奋勇向前。鬼子期盼已久的摩托艇出现了,3艘摩托艇朝鬼子船队直冲过去,离鬼子船队远远地各发射了3发的流星飞雷,当鬼子从爆炸的惊愕中清醒,摩托艇已快速逼近船队,鬼子掷弹筒手连忙发射,可是没受过训练的鬼子根本无法在相互运动下瞄准,更何况摩托艇不但速度快而方向飘忽不定!

击沉了几艘船后,摩托艇从鬼子船队中间穿过,直奔东岸的鬼子。近岸后每艇3发流星飞雷直奔鬼子炮兵阵地,但是没有击中。

3艘摩托艇一击不中,潇洒的回转,又奔鬼子船队而来,鬼子的船惟恐避之不及,纷纷避让,仍遭到流星飞雷的打击。

长生武南得报后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我就不信,6000帝国士兵消灭不了区区几个支那土包子!”

就是“支那土包子”的6艘摩托艇在阳澄湖上倏忽不定的表演,击碎了长生武南东西对进的梦幻,还顺带击毁了南面冈村大队的两门步兵炮,一天内击沉敌船25艘。

天黑时,江抗的部队在东面鬼子的背后发起攻击,黎甲魁对南面鬼子的背后发起攻击,北面的武穆军也开始对常熟的鬼子发起正面攻击,长生武南的计划和他的“中将”梦一夜间被搞得支离破碎。

这一仗,万子雄消灭鬼子两个大队(常熟井上大队也被全歼),另击沉敌船39艘,毙敌约500余人,武穆军阵亡97人,重伤56人,轻伤131人,缴获不大,但在苏南打出声势,赢得民心,队伍扩大到5000多人。

得知江抗受命渡江北上作战,万子雄决定向东挺进,填补江抗的位置,威震上海滩!

万子雄听取各部的总结汇报,对黎甲魁刮目相看,任命黎甲魁为苏沪大队副大队长兼参谋长,带领原来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0余人,及摩托艇中队、重机枪中队、步兵炮中队,迫击炮中队,主管苏(州)常(熟)地区,负责防区保卫、部队整训、组织生产救援、后勤供应;万子雄带领原武穆军其他两个营、警卫连基础上发展起来3000余人,配置步兵炮、迫击炮各两门、重机枪两挺,流星飞雷、标枪飞雷若干,准备向大上海进军!

万子雄先带着警卫连去趟一趟路。一是熟悉地形交通,二是了解、结交各地头面人物,三是给后面行动攒点家底。

万子雄出行要讲派头,带了3辆大车,拉着沉缸酒,一副酒庄财东的架势,其他人则扮成江湖郎中、屠夫、艺人、还有几辆大车拉着绳索、渔网、锹镐犁锄、刀铲斧凿、粮食、干果……

一路上,遇见各路抗日武装,自是登门拜访;各乡镇的官绅财主、学者文人也递上名帖;地痞恶霸,暗地清除;最美就是过鬼子的炮楼。

万子雄有好几张鬼子的证件:什么特高课、梅机关、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宪兵队、满铁株式会社、大东亚晚报、读卖新闻……凭这些纸片就有大把的鬼子点头哈腰,还有大包的méng_hàn_yào、断魂香让鬼子找不着北。

万子雄有恃无恐的真把自己当日本人了,见炮楼就进,见日本人就套近乎。

在一个炮楼下,万子雄朝岗楼里的士兵傲慢的一指:“你,去叫你的长官来见我!”

鬼子军官出来一见万子雄傲慢的派头,连忙敬礼:“先生,您找我?”


状态提示:第73章 苏沪大队(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