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字典一事,翰林院的同僚们多多少少也是认识了林正。这过年时候,他们和林正关系虽然也说不上多熟,但也都会送上年礼,聊表心意。本来这官场上就是讲究人情人脉的,送礼这种事情只是常态。
倒是林家有些措手不及。
赵容正是怀孕的时候,所以她把管家的事放松了。上一年,林正初到京城,过年送礼的根本不多,就算赵容知道丈夫中了状元今时不同往日,也没想到这第二年就成了这样。
赵容到底只是个庶女,因为从小跟生母亲近,嫡母鲜少管教她。她这管家之事,学得也只是一般,先前林家还算小门小户又没什么亲戚,她勉力能够支持。然而林正走到这一步,她没想到,遇事就有几分心急了。
这种事情她在京城最亲近的大嫂也不能帮她多少,她大嫂出身也是一般,赵宇洵那边事情也不多主要是二房那边,所以她大嫂只能勉强应付,对于赵容也是爱莫能助。
赵容身边唯一能对她有些帮助的只有一个赵怡画。
赵怡画嫁入沈家,虽然沈家也是家大业大,逢年过节的时候上门拜访的人数不胜数,然而在沈家她只是个孙夫人,还不是嫡长孙,是个次孙,所以事情多是落在她婆婆与她大嫂身上,需要劳烦她的极少。
林正当上状元,赵怡画也是有益拉拢一下赵容,知道赵容为这等事情烦心,也是指点了她不少。
赵容也知道赵怡画对自己的好,有着几分拉拢的味道,不过她向来不反感这种小心机。对赵怡画能够帮她,她也是心怀感激。
翰林院的那些人送礼很贵重一般倒也没有,大都是些寻常东西,因为送的多是翰林院之人,书本笔墨纸砚这样的又占了大多数,还有人送上自己的墨宝,总之就是一个雅字。
不过这样一来,若是随意在外面买些东西送过去,和赵容在赵家时候见到的那些,送布送点心再加上些新鲜玩意就显得粗鄙了。
赵怡画就告诉赵容,这送礼也要送得雅致,听说林正不是字好吗?也写上几副字裱好送出去,或者去那太白书斋,找些还没出的孤本送出去,都是很好的。她家公公时常就是在书扉页上题上几句话送人,一般只送亲近之人,或者学生,得了书的人都很满意。
赵怡画嫁得是沈重山,自然也是知道太白书斋的事情。
所以赵容最后就林正。
林正担心赵容劳累,也就把事情揽了下来,他的书画都不错,这些日子就忙着画画写字送给友人。
过年了,林家又来了不少进账。
仅剩下来的几个厂子不说,主要是别人送的礼。
翰林院那些人送的礼不值钱,但是有些人他就送钱的啊!
林正因为走仕途,所以把当年商场上的朋友给断了,因为断的匆忙,好几庄生意都是吃了点亏的。
他又是个懒人,久居幕后,不愿多做计较,也就这样算了。
然而那些人先前还觉得占了林正的便宜,心里欢喜,如今知道了林正考上状元的消息,心里就生出几分惶恐来了,不肯算了。一个一个借着过年的名义,说是红利,却是要继续把林正当做合作人。
林正当初找合作对象,找的都是寻常的商人,势力太大财力太强的人也看不上他那些看似新奇的小生意。只有普通的商人,一心想着赚钱,几千两银子在他们眼中也是个大钱,这才能和林正合作。林正的股份其实小,一个厂子每年分过去不过几百两银子。先前那些人觉得肉痛,如今林正身份不同,他们就觉得花不出去也肉痛,这是错事良机啊。几百两银子本来也不算多,他们随便找个官员打通门路都要花这个钱,然而能用这点钱结识一个传闻中很受皇帝看重,有可能平步青云的状元郎,这当然就值得了。
只是现在,他们的钱已经花不出去。
林正虽然知道商道大有可为,但他先前的情况是不宜和这些事情牵扯太多,他也明白自己合作的多是贪婪之辈,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收了这些人的礼,全部都是退回去的。
林正中了状元,入了翰林,前途一片光明,赵容怀孕了,几月之后就要生产。这个年累了一点,但都很开心。
林母更是开心。
也许整个林家唯一还处在惶恐之中的只有芳姨吧!
她和林母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有一份情谊在里面,这又是隔了二十多年,她若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厚着脸皮央求林母收留。
然而林母对她好,林家又显出富贵之态,她住着就越来越不安生了。
还有她的三个女儿,这是她最担心的事情,现在她不过是个弃妇,弃妇之女有哪个正经人家会娶?虽然三个女儿年纪都还小,但是她也是开始担心着未来。
她不识字,但是却让人写了信给原先的丈夫,没说自己的处境,只求丈夫能收回自己两个女儿,把她休了可以,但是要继续养着女儿。
赵容不可能薄待芳姨,她每月的月俸仅次于管家林福,因为林家好事连连,这赏钱也是多,芳姨从来不出门,衣服什么林家都会请人做,她也没什么花销。这一年多攒下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银子,快有七十两了。这在以前,是芳姨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她原来管家,一年花出去的银子也就是十多二十两,她家酒肉荤腥都时常能见,已经是很好的人家了。
她把五十两存起来,留作女儿的嫁妆,那二十两就寄给了原本夫家。在她想来,夫君不过是嫌女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