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大军阀>第四百零四章 收复故土

中国海军在进过两天的反复搜索之后,并没有在日本海发现苏俄海军,大部分人认为他们肯定是逃走了,毕竟力量相差太悬殊,不过高层军官可不这么认为,毛子不会轻易的人认输的没他们相信毛子估计是想在哪里偷袭,至于是偷袭舰队还是偷袭某个港口,那就不得而知,现在没有发现毛子军舰的行踪还真的不好说

海军除了除了秦国的舰队继续搜索,因为秦国海军经验更丰富,其他两只中国舰队则配合陆军进攻被苏俄占据的领土

而秦国舰队在搜索的同时自然不忘了轰炸库页岛,解决这里的苏俄空军,免得给搜索舰队带来隐患,同时还可以增加实战经验

在远东的苏俄军队尽管在秦国空军和炮兵不计其数的打击下,居然好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活了下来,他们依靠着自己熟悉地形和地下工事进行抵抗,给中国军队造成相当大的伤亡

对付这种敌人***方面的将军似乎更有办法,同时在结合秦国教官哪里学到的知识,他们并没有派大部队进城,而是派特种部队和少量的巷战部队入城作战

这些都市从秦国教官哪里学来的,打巷战人太多,死的也越多,不过孩子啊海森崴这些远东城市并不十分大,在外面被包围封锁之后,里面的人也不可能生存的了多久,要是在莫斯科那种大城市,那才是要命的,城市太大了,而且地形不熟悉,王九龄要是打那种城市,有核弹的话还是直接来一颗更好,也更省事

中国军队进过三天的激战终于拿下来海森崴,在随后的几天就跟苏俄军队在山林里捉迷藏,不过这个***的军官显然更厉害,他们是老手了,而国民党的军官则对阵地战和攻城战的兴趣大些,以至于后来那种钻山沟的活都是***出来的军官干,也因此特种部队都是他们的手下

中国陆军在远东作战半个月才最终彻底的消灭了这里的苏俄军队,不过城市和村庄也几乎全部被毁坏,留在这里的俄罗斯人美国人都对中国军队充满了仇恨,他们的亲**多死在炮火之下,不过显然中国军队也被他们的行为激怒了,这些人收留苏俄军人,袭击中国士兵,无恶不作,最让士兵们恼火的是这里的中国人果真一个都没有,根据政府的宣传,他们知道这里的上千万中国人除了很多,挺多几十万逃回了中国其余的都被**掳掠,杀死或者流放道西比利亚冻死

自从谈判失败后***里最后的亲俄分子也没什么说的了,要说其他的土地是帝俄占去的,那外蒙古绝对主权在中国,中国没有跟任何国家签订条约,说承认外**立,所以苏俄不但不归还被占据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占据的外蒙,***也只能宣传这些了,战争夺回一切是必要的,谁要是阻止,谁就是汉奸,现在外面还有一个秦国在那里盯着,谁敢做汉奸啊!

苏俄海军的计划并没有等来中国海军,反倒是库页岛被炸,整个远东被战,苏俄海军知道接下来库页岛就要被占了,他们只得北上去堪察加半岛,道哪里先汇合再说

不过中国远东方面军并不会放过这里,苏俄拒不归还中国的领土,彻底暴露了他们红色帝国主义的野心,在王九龄的义正言辞之下,为了中国的未来,当然还有一点点虚荣心,国共两党的人都一直认为将苏俄的亚洲部分一定要占据,德国在欧洲发动攻势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今天苏俄会天天想着占据中国这里那里,难保希特勒以后不会想也搞一个远东基地,所以为了将苏俄或者是德国的野心阻止在欧洲,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在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占据哪怕一平方米的土地

远东方面军在占据收复这里的领土之后立即北上,在荒芜的东西伯利亚地域很大,但是并没有多少苏俄军队,难一点的就是堪察加地区了,不过有三支舰队的协助,大家都觉得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最大的威胁就是那支不见踪影的苏俄太平洋舰队而已

在远东方面军进攻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沙俄割走的外兴安岭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时候,其他数百万军队也在进攻外蒙古地区的苏军

除了在中亚和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地区的两百万苏俄军队,被消灭的远东苏俄军,其他的越有150万军队分布子中西比利亚和外蒙的广大地区

其中他们在外蒙有六十万军队,还有伪蒙军,不过伪蒙军心里可是拔凉拔凉的,苏俄军队走了他们可就完蛋了,很多人开始考虑要不要投降,要是头像的话,中国军队会不会接受,反正中国军队几百万大军来打,肯定是要收复外蒙的,苏军给他们的感觉虽然很厉害,但是秦军也是声明远播啊!

25日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的时候这帮人下定决心投降,因为中国军队铺天盖地的飞机在丢炸弹的时候说了要是继续跟着苏俄当伪军,就杀,而且是杀光全家,中国军队承诺只要他们加入对苏军作战那么之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不过罪魁祸首乔巴山必须死,只要他死了其他人可活

在中国军队的离间计之下外蒙人开始动摇了,苏军还真的未必能保护他们,同时他们想起了当年做中国人的好处,无忧无虑,中国政府只要他们俯首称臣,其他随他们怎么样,可是苏俄或者以前的沙俄就不一样了,凶狠残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要收税之类的,还不把他们当人看,看到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之后,他们觉得中国军队一来就倒戈

伪蒙军领导人乔巴山和苏俄自然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四章 收复故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