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血色烽火>第二百四十四章 孤城日落...

但实际上由于日本军阀派系势力强大,形成由军人左右国家政策方向的局面,而军方人物中最有实权的是当时被称为日本陆军三总长的陆军大臣、参谋总长和训练总监。陆军大臣是日本陆军省的首脑,主管政府国防政策、部队动员、国防预算、武器研制等,对有关军政问题可以与总理大臣或参谋总长并列上奏天皇,也可单独上奏天皇。

参谋总长是日军参谋本部的首脑,其主要职责是辅佐天皇指挥陆军,并代表天皇下达作战命令,训练总监则控制着日本陆军各兵种的全部初、中级军校。所以,日本陆军三总长的倾向常常决定着日本军方的决策方向,如果日本军方对日本某一届内阁不满,即可示派现役陆军中将或大将至内阁中担任陆军大臣,使内阁无法产生或倒台。通过这种方法,日本军阀就可以操纵国家的政策方向了。

即便海军方面不满,在主要问题上,陆军因为能够操控内阁所以占尽了便宜,但是让陆军最为不满的是,虽然陆军占尽了所谓的便宜,海军依然还是拿最多的经费,占用最多的资源,陆军无非是扯着嗓门赔本赚吆喝。

在朝香宫鸠彦亲王看来,南京攻略必须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大日本帝国皇军为了南京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如果无法攻陷南京,他这个最高实际指挥官不用说颜面的问题了,直接切腹自尽还好一些。

朝香宫鸠彦亲王就没搞明白,大日本帝国皇军集中了如此庞大的兵力围攻南京二个月,中国军队孤军困守却越战越勇,帝国皇军却日渐消沉?无可否认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才会抵抗的如此激烈吗?朝香宫鸠彦亲王更能够接受的理由是中国军队在此集中了全部能够调动的精锐主力,否则哪里来的如此猛烈的炮火和大批的战场,更为狡猾的是中国空军将大部分的战斗机全部隐藏起来,淞沪的时候即便尸山血海也不出动,在南京则打了帝国陆海军航空兵几乎全军覆没,巨大的损失让朝香宫鸠彦亲王夜不能寐,每日皆心惊肉跳,联队长和旅团长阵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此刻朝香宫鸠彦亲王最怕的是哪位热血澎湃的师团长再被中国军队给报销掉。

朝香宫鸠彦亲王再为第六师团担忧,但是却不敢催促近卫师团,因为近卫师团此刻同样焦头烂额,白天的师团级别调动自然受到中国空军的优先照顾,虽然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已经夺回了南京上空的制空权,但是中国空军和战术支援大队的配合却越来越默契,经常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尤其是占了便宜就跑的方式让日本人咬牙切齿。

当鲜红的太阳跃出地平线,滚滚的硝烟已经将南京城的中华门全部笼罩其中,随着中华门方向的四个突破口的重新打开,日军第六师团的主要兵力在中国守军打击部队的打击下开始向第二道防线集结收缩,位于中华门的日军步兵第十三联队,联队长河田作一的部署指挥下,决定利用清晨时分,趁经过了一夜鏖战的中国守军已经疲惫之际进行反击。

个头不高,罗圈腿满脸麻子的河田作一连能看都算不上,形容其影响市容已经是很给面子了,望着不断在纵火的中国守军河田作一感觉十分纳闷?在他看来此刻是敌人最佳的进攻时机,但是中国守军似乎没有任何准备实施进攻的迹象,而且也没有收缩防御的迹象?只是投入喷火战车和大量的喷火兵在焚烧中华门外的街道和遗留下的工事,这一切实在太诡异了?

最后河田作一还是决定投入一个步兵大队试探着恢复夜间失守的第一道壕沟,虽然河田作一知道第一道壕沟已经失去了防御的价值,但是急于想弄清中国守军的真正意图,所以唯一的途径只能选择进攻,因为在战场情况不明,敌情意图不清的情况下,一次规模适中的进攻往往就会让敌人的真实意图暴露出来。

在阵阵飘荡的刺鼻浓烟中,刺鼻的闻道让迎风而进的日军士兵苦不堪言,眼泪、鼻涕、剧烈的咳嗽,处于下风位置的日军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也终于明白了中国守军为何放火。

同以往的进攻不同,河田作一为了保存必要的战斗力,明确的告诉了参加此次进攻的大队长和中队长们,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各部队务必要保存有生力量,第六师团的任务是坚持到近卫师团前来增援,彻底的堵住中国守军的反击,不过中国守军如何的阶段性极为明显的反击意图也确实让河田作一迷惑不解?

如果是突围,中国守军为何不一鼓作气势如虎的冲杀到底?如果不是突围,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反击过早的暴露了中国守军最后一张王牌杀手锏,对于长时间固守并无意义?对于日军第六师团的官兵来说,如果能够活着谁愿意死去?

第六师团的日军官兵虽然号称骁勇悍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不惧怕死亡和愿意死亡,此时1937年离开本土前往支那建功立业胸怀壮志的激情早已被尸山血海消磨掉了,经过连番征战,满心报效天皇陛下的那些熊本精锐早以去见了天照大神,现在的熊本第六师团也只不过是名声犹存罢了,否则谷寿夫也不会决定奉烧军旗,逼迫士兵与敌人决一死战了。

日军士兵小心翼翼的以散兵队形在缓慢的穿过大火燃烧引起的烟瘴,对已经开始进入阵地的中国士兵来说,这些日本兵似乎和往日大有不同,正常几分钟的冲击路程这些日军足足磨蹭了十多分钟,原本在三百公尺距离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孤城日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