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血色烽火>第二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牺...

浮桥是从城南进入城区的唯一道路,被堵塞的城门日军似乎无意开启,可以说迄今为止,特种突击队的一切进行的是如此的顺利,正好验证了楚建军在特种无忌部队出发前教给他们的一句话,机遇永远属于早有准备的人。 [

现在他们终于知道哪些令他们背得几乎发疯的资料原来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在登记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岔子,日军检查站的大尉站长黑田发现在其上一班,大约四十分钟前,陆军省特别行动队的车队才经过浮桥。

由南向西,日军检查站站长刚刚准备拿起电话与警备司令部进行确认一下,富嘉铭则嘿嘿一笑,神秘兮兮的搂着他的日本北海道老乡道:“现在都不容易,我搞了几件支那的古董,准备先收起来,方便、方便!否则值钱的货色全部被那些将军们搞光了,我们拼命打仗回国还是穷人吃不饱饭。”

日军检查站站长脸色顿时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一旁的何勇也趁机在富嘉铭的眼神示意下,递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布口袋?

眯眯着小眼睛的日军检查站站长接过后往手心一倒,一大堆金溜子,半信半疑的咬了一咬后,喜笑颜开的日军检查站站长将登记册丢回岗哨之内,亲密的拍了拍何勇和富嘉铭的肩膀,满意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心中有数。

日军检查站站长在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那就是这批伪币是从江对岸运来的,这让富嘉铭顿时心中一喜,这等于指点出了日军**印刷厂的大致位置,因为这批**中甚至还有印刷尚未干透的地方,所以其一定是出厂时间极短,那么除去通过浮桥的时间,就很容易推算出**工厂的具体范围了。

渡过运河之后,日军的盘查岗哨明显的减少了,来回往返的车辆却增多了,可能是处于后方的原因,南京的激战日军投入了大批的部队,所以导致其的后勤供给也出现了巨大的麻烦,随处可见的物资站和临时仓库警戒都十分放松。

当车队行至西湖左岸湖附近时,何勇首先发现在位于湖畔对面有一个灯火通明的营地?虽然已经是夜深时分,但是营地依然是车来车往,十几根高高竖立起的天线让富嘉铭、何勇、冯国强等人不由得心中一喜。

因为很多时候无线电的天线往往就是指挥部的标准,而十几根高高竖起的天线则表示这个日军指挥部的级别之高,非常有可能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日军派遣军司令部,如果能够击毙日军进攻南京的最高指挥官朝香宫鸠彦亲王,那才是中了头等大奖。

车队首先按原路退回,将所携带的定时炸弹安装在路过的所有仓库内,根据富嘉铭、何勇、冯国强一起制定的计划,在日军物资仓库第一批定时炸弹爆炸之后,迅速利用混乱突击日军位于西湖湖畔的日军指挥机构,等第二批定时炸弹爆炸后,趁机转移,然后寻找日军伪币工厂,摧毁之后伺机进行转移。

实际上,特种突击队员们都非常清楚,这看似简单的作战过程却凶险万分,因为特种分队作战,讲求的就是在准确的情报支持下,进行精密的战术任务,其配合的时间可能都是按秒来计算的,象富嘉铭等人这样,凭着一股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与热血,一切依靠运气?实在是少之又少,只能说虽然特种作战分队的人员素质也许达到了一名特种兵的初级要求,但是在意识和概念上,这些准特种兵包括他们的指挥官,还无法达到后世的一般标准,而林定远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时间来训练这支精锐,只能是达到一定程度水平。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军人来说,他们往往只需要一腔报国热血就足以了!国土沦丧,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涂炭,身为军人当拼死一搏,无愧国家民族,更无愧祖先。

悄悄潜入的特种作战队员小心翼翼的接近营地,除了不时路过的车辆和远处的几声犬吠,站在昏暗的灯光下的日军哨兵昏昏欲睡,一切显得是如此的宁静,杭州在日军看来已经是绝对的安全了,之前三支特种突击分队在杭州以及周边力战全部英勇殉国了,所以特种作战司令部停止了对杭州日军的奇袭和渗透,毕竟特种部队的突击队员培养起来代价、时间极高,与日军拼消耗是下策。

对于日军警戒松懈的物资仓库和弹药、油料库等重地,特种突击分队的队员们如履平地一般,仅仅三十分钟就完成了定时炸弹的安装,任务顺利得连特种突击队员们自己都不敢相信,日军的几十处岗哨和巡逻队形同虚设。

而此刻日军位于西湖湖畔的营地已经逐渐的陷入了寂静,除了几个偶尔出现在灯光下的哨兵外,整个营地一片静悄悄,深夜时分位于后方的日军警戒部队也难免懈怠,这些部队都是从南京撤下来整补以备再战的部队,官兵也早就懈怠了,加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要返回南京那个大绞肉机,所以日军官兵的情绪与士气都并不高涨。

富嘉铭坐在驾驶位置上,将一瓶白酒随意泼洒之后,对何勇做了一个准备完毕的手势后,一踩油门,一辆日军运输卡车歪歪斜斜的开向日军指挥营地的大门。

歪歪扭扭的卡车径直冲向大门,早已引起了日军哨兵的注意,先是示意停车,随即大喊大叫,富嘉铭最后噗哧一脚刹车,车子的前机器盖几乎贴到了站在哨位上的日军宪兵大尉的脸上。

被吓得三魂七魄跑了一大半,脸色铁青的日军宪兵大尉过了好一会才大大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