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没有表态,只在那体会范文程所言。
范文程道:“以今日形势看,二位大人非奏不可。上书言和,怪罪下来,最严重不过是罢官;若不奏,则必有一战,宣府京畿一带难免生灵涂炭。一旦战败,二位大人轻则下狱,重则传首九边矣。”
“也罢,既然左右都是死,倒不如拼一把了,这开边一事董某决意推动,这就回去使人上书朝廷。抚台大人意下如何?”于其说董继舒是被范文程巧舌说动,倒不如说他是被城外的几万金军给说动了。
马士英却是横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对范文程道:“此事事关我二人性命,大学士可先回去,待我等商量过后再予以答复如何?”
范文程笑了笑,点头道:“好,那范某告辞。”
当下马士英安排人护送范文程一行出城,待将人送走后,董继舒忙问马士英是否要上奏赞成和金军开贸,马士英没有说话,但晚上的时候却派人将自己写的奏章抄了一份送给董继舒看,董继舒看完拍案叫绝。
.................
马士英的奏章写得非常巧妙,他闭口不谈战与和,而是请求朝廷开边贸易,以安女真之心,避免双方再起兵端。
当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内阁时,崇祯正在文华殿坚持每天的日讲。他身着登基时制做的常服,正襟危坐,担任今天主讲的是内阁大学士吴宗达,他正在为皇帝讲读易经的《系辞??下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崇祯听到这,立刻联想起高迎祥、李自成,问吴宗达道:“如何才能禁这些贼人为非呢?”
吴宗达没有想到皇帝会突有此问,一时愣在那里,想张嘴却听崇祯又在那说道:“朕登基五年多了,外有女真,内有流民,江河日下,中兴无望。昨天宫人说,河南、河北一带的歌谣流传到了京城,什么‘日将没,月不明,十八子,坐龙廷。’十八子的说法,隋朝时便流行过,但今天联想起来,贼首中真就有个李姓李自成。女真虽说厉害,但并不可怕,朕就不信他一个蕃邦能坐了中华。但李自成可不一样,他是汉人啊。”
说到这,崇祯猛的一拍书案:“凡李姓为贼者一律诛之。”他这一拍,常服龙袍的破袖口露了出来,身为九五之尊,露出了破袖子,不免有些尴尬,他急忙往里塞。
吴宗达见皇上拍桌子,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自己没有及时应对惹天子发火,但他看着崇祯,发现其并无怪罪之意,相反却现出了几分的不自然,再一看,原来皇上竟然穿着破袖子,眼珠一转,当即跪倒:“圣上恭行节俭,身着敝衣,此尧舜之行也,当为天下表率,何必遮掩?”
崇祯听罢,稍觉释然:“朕反对奢华,这宽衣大袖要浪费多少布料?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有中国将士们的短衣紧袖,唯独这百姓和官员们的服饰,依然无大的变化。不用多,每件衣服上的袖子省上半尺布,两个袖子便是一尺。天下两亿黎民,便可省下两亿尺布。两亿尺布足够将士们冬装御寒的了。此弊俗也,朕今天便作个表率。”
崇祯年轻天子,从来是说干就干,他立即命尚衣监掌印太监带着裁缝来见,当时将袖子便剪短了半尺。剪完后仍不大满意:“短是短了些,仍很肥大,若瘦一些还可省些布。”
正当天子为如何省布料苦恼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将宣府马士英的六百里加急呈了上来。
崇祯已经知道洪太率东虏大军到了蒙古,已命宣府大同一带严加防范,但看到马士英上报东虏要和大明边贸却是有些意外。
他将奏疏草草看了一遍,见内阁票拟上仅写了一句:“呈圣上御览。”是否同意,内阁什么也没说。他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快,阴沉着脸问吴宗达道:“先生对马士英所奏持何态度?”
吴宗达已摸透了这位年轻天子的脾气,他发现崇祯越来越喜怒形于色了,类似开边贸易这样的主张,崇祯若是不同意,当即就能将女真大骂一顿。但眼下没表态,这就是说,他没反对。
体会崇祯心意后,吴宗达从容答道:“圣上,开边一事非战非和,商贸之事尔,由马士英等人作主就是。”
吴宗达所言自然大合崇祯心意,他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女真此行是为蒙古,到口外无非想获利罢了,绝不是真要入寇,开边对我大明也没什么损失。”
“圣上说的是。”吴宗达忙点头附和。王承恩秉承他一惯做法,对政事绝不多嘴。
放下马士英的奏疏,崇祯感慨道:“当今最大之忧患不在东虏,而在流贼,我朝应集中全部兵力将高、张二贼剿灭,此时万万不可和东虏再开战场,否则顾此失彼,难奏全功也。”
吴宗达刚要附和几句,却见一个小太监拿着封表章急匆匆的跑进了大殿,王承恩接过看了一眼后面色大变,三步并作两步上前递给崇祯。
崇祯接过打开一看,也是脸色一变,旋即将这表章扔在了地上,近乎咆哮的吼道:“施大勇,你好大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