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国策>第十七章 养虎为患

盛顿,白宫。

吃过早饭,弗雷德里克去了椭圆形书房,莱斯利等人先后赶来。

作为国家领导人,赵润东不得不把局势考虑得危险一点,把敌人想像得厉害一点。实际上,对待日本展核武器的问题,美国的处境非常尴尬。

早在2o2o年,美国就知道日本在秘密研制核武器。

当时生了一件非常震惊的“情报安全事件”,一名在美国潜伏了近3o年的日本间谍被阿拉莫斯实验室招聘,窃取了包括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在内的大量绝密资料,等到美国情报机构反应过来的时候,日本间谍已经飞回了东京。美国政府没有公布该起事件,为了保密还将牵涉到的cia人员“配”到阿拉斯加守雷达站。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8月初做了报道,差点让弗雷德里克输掉大选。

日本间谍到底偷走了多少绝密资料,bsp; 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间谍偷走了与核武器小型化技术有关的绝密资料,因为阿拉莫斯实验室是美国唯一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的科研机构,日本间谍也是搞核武器的工程师。

知道日本在搞核武器,与限制日本搞核武器是两回事。

美国政府内部,对待该问题也有两种声音。

以伯克利为的“鹰派”内阁成员认为,日本搞核武器对美国的威胁并不大,反而能够牵制中国、驯服韩国,主张采取“放纵政策”,允许日本拥有一定数量,但是不足以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核武器。

以莱斯利为地“现实派”内阁成员认为。日本搞核武器对美国地危害非常大。将打破西太平洋地战略平衡。迫使中国采赛极端地国防政策。让韩国疏远美国。导致美国成为最大地输家。主张采取“限制政策”。严禁日本研制核武器。

两派内阁成员地争论非常激烈。甚至连国会领袖也参与了进来。

弗雷德里克比较支持莱斯利地观点。认为日本展核武器地危害非常大。

问题是。美国能够采取地“限制”措施非常有限。

东海战争后。军政府上台。日本与美国地关系越走越远。其实不管执政是不是军政府。因为美国在东海战争中采取了“观望态度”。没有给予日本全力支持。所以上台执政地日本政府肯定会疏远美国。

日本不是没有实力地喧。

东海战争爆前,日本已经具备亚太地区仅次于中国的国防实力、拥有世界第三地经济实力,除了不具备核大国的战略威慑力之外,日本具备世界级大国的所有必备条件。虽然东海战争使日本遭受重创,但是以日本的国力,数年内就能恢复国防实力。

随后爆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与大萧条,更加拉远了美国与日本的距离。

村上贞正上台之前,包括菅野执夫在内地日本相都把国家复苏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虽然做法不太相同,菅野执夫以补贴地方式支持日本企业向美国倾销商品、通过滥货币支付b的欠款以保住日本经济基础,继任地高藤宏树主要支持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合作、以联合经营的方式“入侵”美国市场,但是2人地目的完全相同,利用庞大的美国消费市场帮助日本企业摆脱困境、帮助日本经济复苏。

日本的“经济抢劫”政策让美国非常反感,严重侵犯了美国利益集团。

贸易大战爆时,美国除了重点打击中国企业与商品之外,唯一全力打击的就是日本企业与商品。

到2o119年初,村上贞正上台时,美日贸易战的规模过了美中贸易战!

激烈的贸易战使美日关系大踏步倒退。

如果不是“中南风暴”爆,美日再次找到“共同利益”,美国与日本很有可能在村上贞正采赛加激进的贸易政策时分道扬鏣。

为了让日本牵制中国,美国不得不做出让步。

用“助纣为虐”、“养虎为患”形容美国的对日政策一点都不为过。

虽然最恶劣的后果还没显现出来,但是弗雷德里克已经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日本的步伐迈得太快、太急了,已经失去了控制。对美国来说,失去控制的日本不但不是“盟友”,还是“祸害”。

面对“日益强壮”的日本,不管是弗雷德里克、还是莱斯利,都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此时的日本,已经不是2o166年以前的日本。

5年的飞“展”,日本的常规军事实力已经过了东海战争之前的水平。

2c177年,菅野执夫执政期间,日本同时动工建造2艘中型航母。虽然在高藤宏树执政期间,取消了2大型航母的建造计划,但是随

航母在2o211年内服役,日本海军的战斗力过了中的3大型航母最快只能在2o22年服役),成为了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海军。

2o2o年底,日本空军拥有各类先进作战飞机架,预警机,加油机8,在西太平洋地区,总体作战能力仅次于中国空军;日本陆军的规模由37万扩充到了55万,拥有2ooo多辆主战坦克、3ooo多辆装甲战车、22oo~余门自行火炮、8oo~余门火箭炮,总体作战能力仍然仅次于中国陆军。

日本飞扩军,既让中国不得不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计划,又让其他国家坐卧不安。

朝鲜暂且不说,从2o177年开始,韩国一直要求美国限制日本的扩军度,多次对美国向日本出售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表抗议。2o199年,韩国总统朴太玄甚至放出风来,宣称如果美国继续向日本提供军事援助,将驱逐所有驻韩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养虎为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