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国策>第十五章 智者千虑
共和国的高级将领,成为将军之前,也就是半岛战争期间,裴承毅就意识到,与美苏冷战相比,中美冷战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加激烈”或者说“更接近热战”

要知道,在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中,不管局势多么险恶,两个级大国多没有直接对抗过,而中美两国早早的站到了战场上。虽然半岛战争斗没有演变成中美两国的热战,波及范围也没有出半岛,但是在当时看来,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只要再前进一步,而不是做出理智的妥协,“冷战”就将变成“热战”不难想像,间接对抗变成直接对抗后,局势肯定会失去控制,不管结果如何,都将成为人类世界的巨大灾难。更重要的是。半岛战争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接下来的旧多年内,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都差点成为共和国与美国的全面战争。在裴承毅看来。如果在此期间美国的执政党是相对激进的共和党,而不是温和的民主党,日本战争就将成为人类文明灭亡的标志。

事后看来,裴承敦的担忧未免有点杞人忧天。

换个角度,以当时的目光。而不走过来人的目光来看就能现,裴承毅的担忧并不过分。日本战争期间,如果美国漆捍卫“西太平洋盟国”的利益,就不会袖手旁观,日本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印度战争期间,如果美国兑现了承诺,共和国就将与两个最强大的对手交战。更重要的是,日本与印度都是有核国家,如果美国执意参战。两场地区战争都有很大的可能演变成核战争。

问题是,不管怎么样,中美之间也是“冷战”而不是“热战”

“冷战”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间接对抗代替直接斗争,代理人战争成为军事斗争的主要方式。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衡量,从酬年的第四次印巴战争开始。中美冷战就爆了,因为在这场地区战争中。中美双方都是通过扶持代理人的方式来影响战争进程,只走到最后时刻,共和国才直接出手结束了战争。当然,按照部分人的观点,直到印度战争结束都谈不上中美冷战。因为在此阳年内,通过代理人影响战争的只有美国,共和国是直接参战。也就是说,在孙年到历年之间。中美实际上是“半冷战、半热战”的关系。只有在共和国与美国都通过行理人来影响战争的时候,冷战格局才真正形成。

不管哪种观点是正确的,中美冷战的实质不会生变化。

在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把握通过“热战”的方式击败对手之前,或者“热战”的代价过于巨大的情况下,中美都不会贸然走上直接对抗的舞台,也不会轻易放弃通过代理人战争削弱对手的机会。

正是看清楚了这层关系,裴承毅才松了口气。

虽然推动马岛危机的正是共和国与美国,但是双方都无意站到前台,都想通过一虫模有限的战争达到有限的目的。毫无疑问,规模有限的地区战争将是军人的舞台,特别是优秀军人的舞台。甚至可以说,接受阿根廷的邀请之前,或者说接受李存勋的安排之前,裴承毅就考虑到了这一点,知道丐岛冲突不会展到不可收拾的的步,最终肯定会以一种妥协的方式结束。不然他不会答应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

事尖上,军情局获的的情报早就证实了裴承毅的猜测。

按照军情局提供给裴承毅的情报,早在防年初,也就是在马岛现了稀有金属矿藏的时候。美国就与英国达成了一份秘密协议,随后美国企业介入了勘探工作。别的不说。仅此一点就足以决定美国在马岛危松中的影响力。换句话说,如果马岛爆战争,美国企业在马岛的投资受到威胁小美国就有理由介入战争。虽然按照军情局的判断,只要共和国在马岛冲突期间保持强硬立场,并且采取某些实质性的行动,充分利用国际舆论,美国就会三思而后行,不大可能直接介入冲突,最多为英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随着局势加剧。美国却迟迟没有明确表态,甚至多次表示愿意充当英阿双方的调解人,为和平解决马岛纷争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与配合,由此可以断定。美国并没有全面介入的想法。

虽然军情局没有给出最后的炽即美国会不会出兵参战,但是根据军情局在情报中做知析,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除非第三方力量介入,或者出现了某种让美国不得不亲自介入的情况,比如战事久拖不决、或者英国遭受了难以承受的损失等等,不然美国绝对不会冒险介入马岛冲突。

看到这里,裴承毅也明白了过来。

裴承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李存勋早就掌握了这些情报,知道只要不撕破脸皮。美国能够容忍某种程度的挑衅行为,比如向阿根廷派遣军事顾问。裴承毅甚至有理由相信,共和国已经与美国达成了某种协议,或者是默契。

大国在斗争中达成秘密协议或者默契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从根本上讲。大国间的对抗,本身就是掌握国家大权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对抚,说简单一点,共和国与美国的对抗,就是共和国民族资本家与美国华尔街财团的斗争。抛开用来盅惑民众的所有舆论与宣传、比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等表象让民众了解真相,并且做出理智的决策,相信绝大部分共和国与美国的公民不会选择对抚,而会选择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给双方带来更多的好处。

利益集团利用国家间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智者千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