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言情总裁>宋朝好丈夫>005 所谓平妻
筑山山脉延绵百里,莽林如蛇,二十里外的一处山岭的半腰上,铜玲金闪,在浓绿树荫中露几角驻马寺的佛寺飞檐。

那是她刚刚穿越重生时,为了生存而为奴三年的佛寺。

在她把两个弟弟寄养在海边渔村后,十岁的她独自进入这座唐末时建起的古寺讨生活,之所以如此大胆,是因为她在寺中寻找到了庇护者。

他们就是多年前从金国逃到扶桑来的,十二位山西五台山大宋老僧。

“说起来,就算今日王纲首不来,我也会差人去坊里的王氏货栈,请王家人过来商量。我唐坊在开坊时,和王纲首签订了五年优惠进港合契,早已经是到期了,因为这两年事多人烦,都没来得及正式说上一句。今日我与王纲首把话说清,陈家那五条海船也是可以顺利进泊了。”

她当然知道,他今日上门,是想借纳妾的机会,重新继订唐坊和三千江浙海商已经到期的进港合契。

江浙海商希望与唐坊继续联手,独占东海之利。

“青娘,我知道开坊之后,这些年向你求亲的宋商人家就从没有断绝过——”

三年前就应该续订的合契,却因为他与她有了私下的婚约,所以他也并没有急于续签。

他本来想着,等他回大宋禀告父母,提亲与她成婚后,理所当然会继续唐坊和江浙海商在东海的合作……

当初,正是他王世强独具慧眼,才有这个合契。

在唐坊河道初开,还没有建港的时候,他就看中了唐坊将来的位置优势。那时,他经由黄七郎的引见与季青辰相识,订下了他们之间的秘密合契。

合契约定,开坊后五年内,东海上无论是福建海商还是广州海商,都得不到最优惠的条件进入唐坊,从而无法与江浙海商竞争。

唐坊由此取得江浙海商们的帮助,牵制了扶桑太宰府,以及和太宰府勾结的扶桑海商。

毕竟,唐坊的建立,一举破除了扶桑官办的鸿胪馆贸易,开辟了唐坊自由市场。

而他王世强,也因为帮助江浙海商独占东海的大功,先以庶子之身日渐掌握四明王家的家族生意,再保举了结义兄弟黄七郎成为了江浙六大纲首之一。

今年,在王家代代相传的,现在属于他庶叔的纲首职务之外,明州市舶司又承认了他王世强第二个海商纲首之位。

如此一来,江浙六大海商纲首,四明王家就独占了两名。

风光一时无二。

再加上同为纲首的黄七郎,他因为王世强的救命之恩,结义之情,唯他马首是瞻,如今王世强已经超越了他的庶叔,隐然成为了东海上三千江浙海商的当然首领。

只不过,对唐坊而言,进门做生意的宋商不论是从明州或是泉州来,本应该是越多越好。

“青娘,我知道如今让你嫁给我为妾,毕竟是委屈了你。”

他匆忙而来,备着娶平妻的聘礼。

然而大宋并不许人娶平妻。

三百年前开国的赵官家一改前朝旧例,把禁止民间奴婢人口买卖当成了祖宗家法。

除正妻之外,内宅妾室皆是租赁而来,就算有富室官家为了避开法规,豢养死契奴婢,也要把他们当成是养子、养女纳入户籍。

按律,养子女们打骂、售卖、生死皆随户主,但这样也是拿不上台面的办法。

至于市井之间所谓平妻,不过是因为商人奔波两地,虽然在老家有正夷,却还在外地按正室婚嫁之礼娶了良人为妾。

因为远隔县州,只要不闹出分家的官司,也无人多管闲事。

“你在寺中三年为奴,七年前从驻马寺下山,游说南北九州岛近三万中土遗民,到此地来开河通商。从那时起,你我两家也就有了协力之盟。如今这一桩亲事,是我慢待了你——但还请看在我江浙三千海商和唐坊这些年来的交情,暂且委屈几年……”

“王纲首,如果没有江浙海商,没有四明王氏,没有王纲首你的鼎力相助,这唐坊是建不起来的……”

她在心中算着陈家海船进港的时间,仍然也和他周旋。

毕竟,她说的这些都不是虚言。

当初建坊时,她曾经身负巨债,经由宋僧们作保,她向驻马寺贷了三个山头的荒林做建坊的头期费用。

季辰龙、季辰虎两个弟弟和小渔村里十几户人家也愿意支持于她。

然而他们也和她一样,年纪尚轻,更不提陆续迁来的坊民们,他们人人要吃饱,却一大半都只有一身力气。

包括她在内,坊民们半点开河、筑港的真正技术知识都不知道。

她仅有的,是在前世家乡大山里的几年实操经验。

在前世她家那边的镇上,为了防止山洪暴发,冲毁山村,每年都会到组织村民通渠,通山沟,加固山壁。

虽然因为年纪小,她没有算在干活的人头里,但乡村小学和初中都会在那段时间里放假,会让孩子们帮着捡石头,守工具,在家里做饭,送饭。

她每年看着,也看熟悉了。

所以她知道,真正决定通渠进度的不是村民,也不是村长,而是镇上来的技术员。

如果没有黄七郎,没有黄七郎引介来的王世强,没有王世强从大宋为她请来的河道上的工匠——最重要的是工匠们的技术。

如果没有这些,她在这异国他乡要和坊民们一起白手起家,岂能如此容易?

尽管那些工匠,也从她这里学去了初中课本里的各种物理知识。

而她也培养出了上


状态提示:005 所谓平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