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皇帝>第47章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第四十六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袁绍一招手,示意在门口侍立的两位大汉过来,然后向刘照介绍道:“这两位都是河内有名的剑客,颜良颜士信、文丑文士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原来是“可斩华雄”的那两位猛将兄,刘照原以为他们俩是袁绍到了河北之后,才收揽到的猛将,不想如今此二人就已经在袁绍门下奔走了。

颜良和文丑,在三国里可谓有名,在评书、戏曲中,他们和张郃、高览一起,被誉为河北四庭柱。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却只因为被更有名的关公斩了,成了关公时刻挂在嘴上的“斩颜良诛文丑”的功绩,所以才如此出名。在史籍上,他们更是记载少得可怜,不知籍贯,不知出身,不知年岁,不知表字。

如今看来,此二人应该都是河内郡的游侠儿,以剑术著称的侠客,出身大概都不高。这从名字就能看出来,颜良也就罢了,文丑的“丑”字,极有可能,还是沿用乳名而来。因为“丑”字的含义,没有一个是褒义,这在已经讲究使用“雅字”作为人名的汉代,有点不可想象,相反的,作为故意起“贱名”来护佑安康的乳名,“丑”字却刚好恰当。所以,估计是文丑小名叫“阿丑”,长大后,家里的文化条件有限,没有给他再起使用雅字的大名,而是继续沿用了乳名。

至于二人的字,从一个叫“士信”,一个叫“士雄”来看,大概是他们扬名立万之后,才找人起的字,说不定,就是袁绍所赐。

“小人颜良(文丑)拜见弘农王殿下。”两人上前纳头便拜,声音洪亮如雷,不愧是日后威震河北的猛将。

“二位壮士快快请起。”刘照直起身子,举手向上虚抬,以他的身份,已经算是给颜良、文丑二人给足了颜面。

接着,袁绍又指着座中一位剑客打扮的男子,道:“这位是洛阳有名的剑客,史阿史子陵,他昔日师从虎贲王越,学习剑术,尽得其真传,被誉为京师第一剑客。”

袁绍此言一出,颜良、文丑二人皆有不平之意,而那史阿却视若无睹,也不谦辞,大咧咧的受了袁绍“京师第一”的赞誉,上前向刘照行礼,态度也不如颜良、文丑二人恭敬,显然久在都中,见惯了达官显贵,一点都不拘谨。

相比颜良、文丑,史阿在三国里,一点名气都没有,《三国演义》里他没有出场,评书、戏剧里,也似乎没他的戏份。史籍中本来也无记载,不过他有个好弟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魏文帝曹丕,在其著作《典论》中提到了他。然后托后世网络写手的福,把他从这一点点资料中扒拉出来,在各种三国题材的穿越文中频繁出现,才算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当然,托后世网络更多的,要数王越。和史阿一样,史籍无载,只在《典论》中露了一面的王越,在后世穿越文中的名气,却比史阿大得多了。什么“燕山大侠”,什么曾经孤身入贺兰山斩杀羌族,什么刘辨的剑术老师,什么步战吕布不是其对手,故事编得一套一套的,影响大到连中文维基百科,也在某个版本中,煞有介事的将这些收录于“王越(东汉)”的词条下。其实,光他的籍贯“辽东燕山”就值得大大吐槽了。

汉代的辽东,仅仅指得是辽东郡,范围基本就是辽阳、本溪以南,营口以东,丹东以西的辽东半岛这块地方。而燕山,汉代既没有燕山郡,也没有燕山县,作为山脉,燕山也主要存在于河北北部白潮河河谷到山海关这一段地区,也就是说,辽东和燕山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地方,所以“辽东燕山”的籍贯,水分之大,令人不敢细想。

不过既然曹丕在他的《典论》中,提到了王越、史阿的剑术高强,那至少他们武功高是事实了。刘照对于汉代的剑术到底是何模样,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不由得说道:“我对诸位侠士的武艺,十分好奇,不怕诸位嘲笑,我长了这么大,还从未见过别人使剑。不知诸位能否演练一番,让我开开眼界?”

此话一出,史阿闻言,却微笑不语,没有应承。袁绍见状,只好对颜良文丑二人言道:“殿下欲观剑术之妙,不知士信、士雄可愿为殿下演示?”

颜良、文丑二人,自然巴不得能在刘照面前显示自己的武艺,听到袁绍这么说,赶忙答应道:“良(丑)愿为殿下献技。”

言毕,两人起身来到场中,拔出佩剑,互相击刺了起来。刘照细看,两人的剑招,花样不多,却招招狠辣,一点不留情面,而且两人力气都大,双剑交击,锵锵之声不绝于耳。虽然看上去并不如后世武打片那样精彩,却也别有一番惊心动魄的气氛在里面。

两人武艺相差不多,故而斗得难分难解,二十余回合后,颜良大喝一声,双手持剑,举剑过顶,向文丑的肩膀直劈下来,文丑竟然既不格挡,也不躲闪,反而也双手持剑,剑随人进,朝颜良胸口撞去,居然是两败俱伤的招数,看得刘照也禁不住紧张得惊呼一声。

正当刘照以为要血溅当场,伏尸二人的时候,却见颜良、文丑在最后关头,各自收住了招式,颜良的剑刃搭在文丑的肩头靠近脖颈处,显然这一剑要是砍实了,文丑非被砍断半边脖颈;而文丑的剑尖抵着颜良的胸口,若是一剑刺下,颜良也不免胸口一个窟窿。

两人收剑,文丑呵呵大笑,道:“大兄,你我兄弟每次比剑,都是这般不分胜负,好生无趣!”颜


状态提示:第47章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