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明帝1627>第156章 :“东北三省”!

在进攻关外的战斗中,大量的满人被明军屠杀一空,但是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满人的孝却并没有遭到攻击,反而还在羽林军的护卫下,与他们自己的母亲被护送到了一个又一个安全的地方,在哪里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说来也怪,这样的命令与崇祯最开始的计划完全不同,但是崇祯在最后还是将命令更改了,换成杀光所有老人与十岁以上的男子!

命令或许残酷,但是相对于满人施加在汉人身上的痛苦而言,这些还真算不上什么灭绝人性的事情,而且崇祯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激起满人的愤怒,反而还让满人们都对崇祯感恩戴德,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崇祯为他们留下了根!

关外的生存环境远比崇祯想象中的残酷,这也造就了关外人民对于战争的理解,失败者要承受一切的后果,男人会被杀光,这仅仅只是最基本的一条,女人与他们的孩子会被带走,充作征服者的奴隶,家园会被摧毁变成草地,等待着来年的牛羊!

充作在前几条的做法上与其他征服者是一样的,但是在后面的几条上就显出了他的“仁慈”留下女人和孝,给他们干净舒适的房屋,给他们的孝只有上层人才可以享受的教育,并且还给孩子们一顿丰富而可口的饭菜!在这之外还给了他们一定的牛羊,与一片不错的草地,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获得食物!

最重要的是,他们依然保留着自由人的身份,这比什么恩赐都要来的具有诱惑力,他们都在感恩崇祯的仁慈,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崇祯一开始的计划中,他们都是要死的,将他们杀光,为汉人扩充生存的空间,那么满人们真正需要感谢人或许不是这个直接赐予者,而是一个促使崇祯改变计划的人,这个人是谁?崇祯当然知道,现在的那个人也许还在海外与那危机四伏的海洋做着斗争!

不过怎么说,随着沈阳的陷落,清在亚洲大陆的势力被彻底的根除了,大明也完成了收复失土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蒙古,还有西藏,这些从唐代开始就变为华夏一部分的宝贵土地,都将在崇祯接下来的动作中,一一回归,大明一统的日子,不远了!

关外的土地完全的陷落到了明朝的手中,面对关外土地的提名时,崇祯取消了过去的提名方式,而是换成了后世的说法,东北三省!同时,大明后方的改革,最前期的建设已经快要完成了,水利与道路,房屋与学堂!这四样身为崇祯改革中最重要的东西已经初步完成,水利代表着农业,道路代表着商业与政府的控制,房屋代表着百姓的安定,学堂代表着国家的教育!这四样才是一个国家能够发展壮大的根本条件!

在完成了那些基建之后,接下来就是大范围的发展农业了,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耕牛,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收获,崇祯很想看看在天灾面前,华夏农民的动力到底有多强!

而在接下来的动作中,崇祯准备开始对东北三视以建设,他能成为后世中国最大的粮食基地与重要的工业基地,必然有着其特有的优势,满人虽然没有被杀光,但是他们被迁离的方向却全部都是蒙古与西伯利亚,东北的土地上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满人的身影了!

后世的常提到,一回到古代,发生了饥荒,就去搞一些高产作物回来,一种下去,那么必定就会丰收,崇祯一开始也是想要追随者先辈的步伐去搞这些高产做法的种植,像是玉米啊,土豆啊,等等!但是在种下去之后,崇祯只想对那些写一句:“我去年买了个包!超耐磨!”{如果你逛贴吧,那么你就一定懂的!}

谁说的只要一把东西种下去就可以等着收了?崇祯最开始在四川的农业建设中就尝试性的中了一片玉米与土豆,土豆的收获还一般,但是远远还达不到高产的地步,而玉米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颗粒无收,最后得知结果的崇祯时直接吓了一跳,幸好没有鲁莽的把这些“高产”作物快速的推广,不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不过崇祯也知道,自己种不出高产作物不是因为作物的原因,而是没有找对方法,后世那么多的例子在哪里,崇祯也不会盲目的就将这些高产作物给取消,而是选了一块菜地,建了一个农业的研究机构,虽说是研究机构,但是他们的知识含量普遍不高,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农和一些书记,不过崇祯也不是没有想到一些能人,比如说在明末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宋应星!

宋应星就是写了天工开物的那人,虽然他的主攻不是农业方向,而是工业,但是眼下崇祯手上的科研人才短缺,这么做也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好在宋应星虽然不是主攻的农业,但是对于农业的见解也很到位,在他的手中,土豆与玉米这两种作物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开发,最主要的是,他身边被崇祯安排的学童都学到了不少的农业知识,而这里面学的最好的一个人,就是胡桂向崇祯推举的马重,而就是马重为崇祯做出了镜子!

只不过听到宋应星的回报,这马重对于民用这一块的科技不是很感兴趣,宋应星更是直言,要是这马重能够安心的学习的话,他对与农业讲解不出两年就会超过自己,只不过可惜的是,这马重相对于民用科技,更多的还是喜欢军用科技!

一想到军用科技,崇祯就十分的后悔自己没有将孙元化看好,虽然孙元化确切的去向到现在还没有探明出来的,但是崇祯也可


状态提示:第156章 :“东北三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