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明帝1627>第20章 练兵{二}

当赵德一行人向着崇祯发起冲锋时,崇祯这边的火枪手也向前一步,按照平时的训练排成紧密的三行实行三段射击,当然,崇祯这边会故意放水的,不过不会是在作战技巧上,如果压抑士兵的作战技巧来放水的话,那这次的实战训练也就起不到作用了,崇祯这边的放水是在平常的火枪射击步骤上再增加几个步骤,通过增强难度来达到训练的目的与放水,不然崇祯真的怀疑这些士兵的战斗意志能否支持到战斗结束!

要说这蓟镇也是九边重镇之一,但一直处于略微靠后的地方,作用也相比于其他八镇而言小的多,其下有昌平保定密云三城,也正因为其作用较小,所以上面拨的饷银一般发到这是已经差不多没有了,层层克扣下来到蓟镇这里也就只有个一万两多一点,在让蓟镇几位头头一分,下面的士兵又能拿到多少?

没有饷银就吃不饱饭!而饭都吃不饱,就更不要说训练了,所以可想而知这蓟镇叛军的战斗力何其低也!当然,蓟镇也不是没有敢战之兵,那些个百户千户手里豢养的家丁战斗力可是很强的,就拿吴三桂来作比较,吴三桂敢只带几百家丁就去冲击满清几万人的大阵救他父亲,而且科幻的是他还成功了,不仅成功的杀了进去,而且还毫发无损的又杀了出来,视满清如无物,所依靠的便是那随同他冲锋的几百家丁,由此可见明朝家丁战斗力之强!

不过一般来说那些主官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动用自己的家丁的,这些可都是他们的宝,所以说现在冲锋的叛军们,战斗力可以直接忽略不计,如果崇祯想要,只需一阵火枪排射随后再来一个步兵反冲锋就可以完破眼前的这只叛军,当然,前提是崇祯想要

叛军跑的飞快,越是前面的跑的越快,骑兵冲锋不可以停下来不然会被后面的骑兵冲反在地再被马蹄踏成肉泥,这步兵冲锋又何尝不是,大家求学时代肯定都在操场沙跑过步,那种速度并不快的节奏在排成一个个较为紧密的队形后,一切想要停下来的人都必须跑出队列的外面,不然就会与后面跑来的人撞在一起,接着又是后面一个又一个的人,而现在这几百人的大冲锋速度定然比跑操的速度快的多,队形也紧密的多,冷兵器时代的冲锋靠的就是紧密阵型带来的整体冲锋威力,所以可想而知这叛军冲锋带来的阵势多少还是有些震撼的。.

这样的冲锋要是面对的的确是一些农民或许现在农民们已经丢下手中的兵器开始逃命了,可惜他们面对的是崇祯的新军,为了克服新军在面对敌方冲锋时的气势,杨林曾按照崇祯的意思着重训练过新兵面对大冲锋时的定力,让一个伙面对这边一万人的冲锋,并在这边冲锋的同时继续手中的事情,这样一个伙一个伙的换着来,到了最后还有一些伙都敢做到以20人对着一万人发起反冲锋,而现在叛军只有几百人,崇祯这边也有几百人,可想而知这冲锋的威势对新军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小校倒也是个聪明的人,从一开始的冲锋都一直排在略微靠后的地方,如果前面真的是农民,他可以快跑几步超到前面去,如果不是农民而是硬茬的话,也可以第一时间离开战场,步兵冲到了离崇祯只有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时,脚下开始使力,冲锋的速度开始慢慢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冲锋,前面的速度并不快,不然一开始就全力冲起来,那还没到跟前士兵连力气都没有了,还打个什么仗啊!

直到叛军冲到了两百米,杨林才下令开枪,排枪也不多只有十把,分成三排共三十把,而还有的火枪则被杨林收了起来,要是全部拿上来的话,可以做到一排30把枪,三排轮射下对面叛军应该就直接崩溃了,十把火枪排射出去,对面的叛军瞬间倒下去四五个人,接着又是第二排第三排,当第三排射完后对面已经倒下去将近三十人,要知道这可是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分钟,而一个优秀的士兵完全可以做到一分钟两发的射速,而之所以能够射反对面近三十人一是火枪性能高,二是对面排的队形太过紧密,一枪射出很难有不命中的,就当火枪换了一批人使用准备重新装弹射击时,杨林连忙下令停止射击。

只见对面的叛军在受到火枪打击时冲锋的速度瞬间慢了下来,也是,一群人还没有冲到一半冲到前面的人就死了一小半,这对这些作战意志不强的叛军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直到杨林让人停止射击后,对面的叛军又在那小校的鼓动下,慢慢的冲了过来,等了一会发现崇祯这边不在射击时,速度才又快了起来。

看到这些叛军的表现,崇祯微微一叹,自己对这些叛军的战斗力评估还是太高了一点,想来其他各自为战的小队肯定不会太手下留情,那些叛军能不能冲到面前都是一个问题,崇祯无奈叫来杨林喊他直接结束战斗,准备把这些人逼回去后直接开始第二阶段的训练,杨林得令,直接将放在后面的火枪也拿了上来,排成两排,等到叛军冲到快有将近五十米时,下令开枪,一排45杆枪,两排90把,一轮下去直接倒下一片,崇祯望去至少死了有70人左右,主要是对方刚刚吃了火枪的亏人群排的散了点

即便叛军有了一些准备,但也没有想到会遭受到这么强大的火力打击,更要命的是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杨林直接下令发起冲锋,只见前面的90个火枪手直接将火枪丢下,拔出刀盾冲出了掩体,跟着一起的


状态提示:第20章 练兵{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