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明帝1627>第267章 :多出来了六万骑兵

在以往的交战之中,战局从来都是单调一致,先是火炮对轰,然后印度人顶着弹幕推进,再然后就是双方肉搏,当然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明军毫无疑问会损失惨重,毕竟明军的人数相对于印度而言太少了,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火炮优势与骑兵优势了,在印度人冲上来了那么一瞬,明军的火炮就会集体把弹幕打在印度人冲锋的路上,先是照成大规模的杀伤,紧跟着,就是阻断印度人后方部队的支援,与此同时,就是龙骑兵大规模的集结在某一边,然后倾泻而出打击印度人的侧面!

这样下来,基本上印度人就已经崩溃了,如果继续投送军队的话,就会引起整个军队的溃败,可是如果不投送的话,就意味着刚刚都是做的无用功,除了为明军造成可以忽略不计的丧亡与弹药消耗以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这无疑也会极大的打击军队的士气!

而且这一战法介于双方的科技优劣,使得很难有什么变化,这也导致了印度军队一败再败的悲剧,所以这回德里的守卫战,想要拥有一些胜算就必须在某一个方面能够克制住明军的优势,火炮与军队素质是可以不用考虑的了,唯一能打破这种军事僵持的,就只有骑兵了!

印度人口众多土地广袤,加上紧邻阿拉伯,所以骑兵的数量相当的多,德里的地理位置相当的重要,而且印度的高层与英国人也想要用一场胜战来鼓舞一下印度军队低迷的士气,所以对于德里外的一战,印度高层为威廉拼凑出来了六万的骑兵!

要知道,眼下大明与整个印度在全线开战,战场也不是只有一个德里而已,甚至还有这几个战区要比德里来的大,所以能拼凑出来六万的骑兵,已经是相当规模的部队了,要知道,进攻德里的大明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十万而已!

所以这一会当印度步兵在快速的打出了自己火枪内部的弹药时,紧跟着就是大冲锋,而明军也是惯例的开始炮击敌军的印度军队冲锋阵列,而龙骑兵也准备好了冲锋前的准备,一切如常,当印度军队与明军碰撞到了一起的时候,龙骑兵照例开始冲锋了,可就在这时,一声悠长的号角声响起,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听过的号角声?

在以前,骑兵少的时候冲击明军或者牵制龙骑兵印度的那些骑兵都无法胜任,面对有满洲人与蒙古人所组成的龙骑兵部队,印度的骑兵一个照面就会损失惨重,因为挨近阿拉伯,所印度固定额骑兵数量很多,可也正是因为靠近阿拉伯,所以印度的骑兵大多都是轻骑兵,拿着弯刀的印度骑兵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大明龙骑时,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但那是以往人数不多的时候,而且明军早有准备,这一会虽然是平原,但是在靠近印度的军阵之后,是一片小山坡,山坡虽小,却已经足以抵挡住明军指挥官的视野,当龙骑兵准备冲锋的时候,那一声悠长的号角声对应的,就是震慑大地的马蹄声!

这样的感觉在只有在明军征服满洲与蒙古人的时候才有过体验,现在的印度,明军再一次的体验了因为马蹄而震慑大地的感觉!骑兵冲锋让明军惊讶异常,指挥官也是急迫的拿着望远镜观望着整个印度军阵的后方,他知道,只有哪里才能隐藏足够多的骑兵!

龙骑兵也是从原来的冲锋队列变为了警戒队列,等待着指挥官重新下达指令,而在指挥官的眼中,印度的骑兵如同海洋一般冲出了那片山坡,向着明军呼啸而来,明军的队伍有十万。印度军队仅陆军就有三十万,现在在加上那六万的骑兵,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增加了六万军队这么简单,而是增加了六万的机动部队,而且在指挥官的眼中,冲在第一线的骑兵部队并不是骑马,而是骑着骆驼,骆驼天生就是骑兵的克星!

马是很奇特的一个物种,经历过系统训练的战马可以经历枪炮声的干扰惊吓,但是有一些却干扰不了,比如说对于火焰的惧怕,而战马所惧怕的不仅仅只有火焰而已,还有的就是骆驼所带来的恶臭!

骆驼天生带有惊吓马匹的属性,看到如此大规模的骆驼骑兵,明军指挥官鼻尖冒汗了,而且明军不变的阵列也出现了稍稍的混乱,不少士兵的脸上都出现了极大的慌乱与不知所措,毕竟大部分都是新兵,而且一路上打的也都顺风顺水的战斗,眼下突然出现了变故,新兵出现混乱是很正常的!

明军指挥官知道眼下不能够让印度人的骑兵冲过来,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冲进明军的军阵会使得明军的队列变得极度的胡乱,而且短时间之内恢复不了,而且在骑兵的身后,是数量庞大的印度轻步兵,他们会紧跟着冲进明军混乱的队列之中,到时候印度的人海优势就会得到最大的体现,而且到时候,明军的火炮到时候也会陷入到无用功之中,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印度的军队就会与明军纠缠到一起,火炮如果继续轰击的话,就会很容易的打到自己人!

而且骑兵也不允许明军的火炮继续射击,眼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让龙骑兵出击与那六万的印度骑兵对冲,让后步兵对步兵,骑兵对骑兵!

双方都是印度占据绝对的人数优势,明军想要胜利除了靠着他们精良的装备与先进的武器以外,还需要极大的意志!骑兵指挥官不是很担心,除了那些骆驼以外,其他的都不在指挥官考虑范围以内,骑兵大部分都是老兵,而且是从蒙古


状态提示:第267章 :多出来了六万骑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