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革兴大宋>第62章 西夏态势

赵祯接到老婆安排的活计,丝毫不敢大意,赶忙召集孙复帮忙,然后选了个合适的黄道吉日就抓紧把张倩跟贾宪的事给办了。借此时机,赵祯也把张岚接到了京城,让她们三姊妹好好了聊了几个通宵,当然这就没他赵祯啥事了,因此吃了几晚上闭门羹。

故而,等他们婚礼结束没几天,赵祯就把几人赶了回去,继续给自己打工干活,而他自己则又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惬意生活。

与此同时,折惟正也带着青龙军团的全部家当把窝挪到了银州,并将西北地区原来的部队集中到了安保军和镇戎军,形成对西夏三点一线的防御态势。当然,折惟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完成赵祯交代任务——改编第三个野战军团并监视西夏。

其实从宋朝习惯防守的角度来说,宋夏边界是极为理想的,整个边界从始至终就是横山山脉,唯一一个较大的缺口就在延州正对的地方,只有这个地方能够容许大规模部队通过,这也是当年党项部落入侵时选择延州的原因。当然了,宋朝官员也不都是军事白痴,也在延州之前布置了一支部队,还设了军区,也就是安保军。

折惟正接受西北边陲防务,自然不会忽略这个战略重地,又考虑当下的微妙态势,他并没有直接把青龙军团布置在这里,而是将近二十万整训的部队集中在了安保军,至于另外二十余万整训部队则安排在了镇戎军。

对于这个布置,赵祯还是比较满意的,西北边陲人口比较稀少,主要集中在各大城镇周围,并没有分散兵力严防死守的必要,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扼守要道即可。在赵祯还是太子之时,正是因为兵力分散才被党项骑兵凭借机动能力钻了空子。

在原本历史上,宋夏之间的三次大战均以西夏大胜告终,西夏也以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夏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这一方面,李元昊此人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一生大战无数,鲜有败绩。可以说李元昊这人对游击战是颇有心得的。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常常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对宋军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宋军以文制武,主将并非都是军事砖家。常常凭感觉指挥作战,对作战地形和敌方动向都想当然,连间谍、尖兵侦知的情报都不实,只能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祯也担心历史在自己这里重演,特别交代了折惟正,要注意情报打探,没有十足把握决不能轻易分兵。即便已经改编的青龙军团,被李元昊抓住机会,也不是没有战败的可能。西夏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是李元昊所创建的“铁鹞子”却威名远扬,凭借其引以为豪的冶金技术和锻造技术,西夏出品一度被冠以精品的称号,并以此打造除了一支战功赫赫的重甲部队。

说到这,西夏在冶金的追求跟小日本可谓如出一辙。因为历史背景和地理背景,西夏要在宋辽的夹缝下生产,严重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在武器装备上有所依仗。但是因为西夏地理位置不好,铁资源匮乏,并不能够自给自足。常常要到宋国走私。既然量上不来,那就只好在质上做文章,从李元昊的祖宗开始就大力扶植冶金行业,召集全国工匠。集百家之长成冷锻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西夏终于凭借这些宝贵的工匠,取得了武器制造的领导者地位。

当然了,赵祯的到来,西夏的技术就拿不上台面了,即便西夏的冷锻技术不耐。但材料本质的劣势光靠这个技术很难扭转,更何况赵祯带来的还是超前的锻造技艺呢!

且说,折惟正这边刚把部队调配完,李元昊就收到了自己探子的报告。看到宋军此次来势汹汹,他也不敢轻视,赶忙召集自己的“智囊”和亲信开会。

李元昊这家伙还是蛮有个性的,他虽然瞧不上懦弱的宋人,但他最依仗的“智囊”,包括王仇在内的七个人,只有嵬名守全一个党项,其他几个汉人分别是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

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军师级的人物——张元和吴昊。这两货常常诱导李元昊侵宋,在李元昊手下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两个人也算是有些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的,可惜运气不佳,久试不第,自恃胸中文韬武略,本来想在边境献计献策赚点功名。可惜宋朝以文制武,边疆的主事人都是文官担任,他们一个个都是正儿八经科举出生,又岂会把两个考试都考不过的家伙放在眼里呢!

于是乎,张元和吴昊碰了一鼻子灰,又受了一肚子气,最后两人就连袂叛逃到西夏,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汉奸”生涯。话说,他们在西夏发迹也颇有戏剧性,当初二人流窜到兴庆后,天天在一家豪华酒馆痛饮欢歌,又在雪白的粉壁上用、吴昊来此饮酒”,被西夏便衣探子发现,连夜抓起,直接押往元昊处。

他两运气还不错,李元昊这个时候正在物色帮手,见此二人不凡,便亲自审问,怒问:“尔等怎敢犯我名讳?”

张、吴二人鲜衣华裘,皆一表人才,虽然人被捆成个粽子,两张嘴仍旧伶牙俐齿:“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何必在乎名呢!”

就这一句话,让李元昊大惊失色,正好戳中其痛处。因为,唐朝五代直到宋初,元昊一族姓“李”,而后至今,元昊一族姓“赵”,皆是中原王朝的“赐”姓。于是,李元昊亲给他两解开绳索,好言相谢,三人顿时言语甚欢,张、吴二人


状态提示:第62章 西夏态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