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奋斗在香江>第二百六十八章 农场风光

第二天一早,凌世哲与赵晓芸和颜晓芸二人向三姐新买的农场驶去。

三姐的诗诗牧场离温莎镇只有100多公里远,那片地方阳光充足,环境十分优美,因此从70年代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富人在温莎镇买农场作为自己的隐居地。

三个小时候,汽车开进了诗诗农场,三姐又带着他们向新牧场进发。

有香港和台湾市场渠道,诗诗农场经过三姐多年的苦心经营后,早在大前年还完了全部贷款。

蒋经国上台之后,在台湾大力推行经济改革,gdp蹭蹭的往上涨,台/湾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好起来的台/湾民众,又开始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饮食上,以前他们只要求吃饱、吃好就行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不但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为了健康,多花点钱也无所谓,这样一来三姐农场里出产的有机农产品在台/湾就有了很大的市场。

三姐牧场很少用到化肥和农药,因为加拿大虽是高纬度国家,但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在世界排名是前三,比他的邻居美国都高了不少。

正是得益于加拿大的丰富的水资源,再加上凌世哲提供的无动力水泵灌溉系统,整个诗诗牧场都建立了覆盖全农场的引水灌溉体系,为优质农作物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拿大的农地,一般以一百六十英亩为一个单位,政府会给每个单位颁发一个地产证,购买农场和购买房屋一样,经纪人和律师会帮忙到政府办理土地转让手续。过户后,购买者便拥有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主人死了可以给儿子,儿子给孙子,这么一代代传递下去。期间在农场地下挖出的所有东西,在房子里找到的任何东西,都归于主人。

加拿大是高纬度国家,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和大麦,加拿大小麦和大麦的品质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每年小麦和大麦的出口占了加拿大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因此,加拿大的农业政策跟其他国家就有很大的不同,在加拿大小麦和大麦只能卖给当地的农业局,这有点像中国的国家粮油收购站,对农民生产的农作物统购统销。

但加拿大跟中国又有很大的不一样,中国的国家粮油站是什么农产品都收,在加国除了小麦和大麦必须卖给国家外,其他农作物就无所谓了,想种植什么卖给谁,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

之所以这么做,是加拿大政府为了保护粮食价格的稳定,就跟中国的南方米、北方面一样,小麦和大麦是做面包的原料是加拿大人的主食,因此我们在加拿大会经常看到,不管经济如何,货币贬值到那种程度,加拿大国内卖的粮食价格,几十甚至上百年下来,基本都没有什么变化。

这么一来,那加国的农民还不亏死啦!别急,农民们才不亏呢,所谓提内损失提外补,靠出口粮食换回的大量外汇足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了,每年加国政府都会从财政收入中拿出很大一部分来补贴农业,这笔钱就是加拿大粮食出口所获得的。

也就是说,在农民与国际粮食市场之间,加拿大政府充当了一个中间人,向农民收购粮食,在保证国内老百姓所需的同时,帮农民把粮食卖出去,获得的外汇又以加元的方式返回给了农民。

你种多少粮就返回多少,你种的越多,返回的数额也就越大。

不要小看这种模式,经过这么一倒腾,政府、农民以及全加拿大国民都获得了利益。因为粮食在国际上是以美元结算的,但加国的粮食买卖又是以加元来结算的,农民、政府、国际市场,这么转一圈回来,政府得到了美元储备,加国农民得了钱(加元),国民享受到了廉价而稳定的粮食价格带来的好处,三方各得所需。

这就是加国著名的粮食本位制——即粮食通过政府的手与货币直接挂钩,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国内物价的稳定。

每到粮食的收购季节,地方农业局会向民间租用大量的卡车,然后跟着卡车一起,下到农村向当地的农民收购粮食,不像国内,农民们需拿着自己产的粮食到收购站去卖。

这么做得目的,是为了防止中间商的盘剥,最大程度的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姐在这方面已经算是个专家了,她跟凌世哲介绍道:“除了大麦和小麦是加拿大人的主食外,马铃薯也是加拿大的主食之一。马铃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豆,它的营养成分比大米和小麦丰富三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特别是土豆蛋白质含量,更是鸡蛋的三倍,再加上土豆又耐寒、耐旱,如果雨水充沛,一亩地土豆的产量能达到4000斤以上,即使是干旱的土地,土地产品也能达到2000斤,比稻米和下麦的产量高太多了,而且种植土豆,比种植稻米和麦子要节约很多水源。”

“既然土豆被你说得这么好,那么加拿大政府为什么不对土豆像大麦和小麦那样直接收购呢?”颜晓芸好奇的问道。

“因为土豆在国际市场上卖不上价,不值钱,所以加拿大政府没有把它列为收购对象。”凌世哲解释道:“因为全球每年的土豆产量太大,所以土豆的国际售价低得可怜,土豆是一种极为高产的粮食作物,即耐寒又耐旱,无论是在平原还是高原,干旱还是雨水充沛的丰茂之地,无论热带、温带还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八章 农场风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