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习婉儿公主书法的老师也是书法大家柳公权的后人柳如意。唐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期,尤其以颜真卿、柳公权两人最为有名,两人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还有草圣张旭和怀素和尚的草书,有“颠张罪素”之说,甚至连当年的太宗皇帝都是古往今来帝王书法家之中的翘楚,唐太宗一生爱书法如痴,甚至临死之前将书圣王羲之的家传之宝,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陪葬在自己长眠的墓中。
柳公权天生神力,神勇铁笔在顽石之上写字,笔画锋棱鲜明,书法遒劲刚健,竟和用毛笔在普通宣纸上写字并无二致。
长年的刻碑生涯让柳公权总结出来一套神秘莫测的武功招式,先是气聚丹田,然后由任脉上行,经气海、神阙、巨阙、膻中、天突等穴,再由天突转入手太阴肺经,经云门、中府、尺泽、列缺、太渊等穴,最后汇聚于拇指之端的少商穴。
少商穴乃是人体末端之穴,是人体气血的最后一道闸口,收集体表真气回流到体内经脉之穴,然后由少商穴将内力传透于笔尖,所以笔尖蕴存于无穷之力,削铁如泥,写之如凿,刚劲遒猛,力道当世无敌,所以才会有柳骨传著于世。
柳如意虽然是名门之后,写的一手当世无双的好书法,但却是樵夫打扮,满脸横肉,一把祖传的铁笔胡乱的别在腰间,浑身穿着土布衣服,穿一双露着脚趾脚跟的破烂布鞋。
如果在路间偶遇,便觉得他有山野村夫无异,韩全海本欲杀之,但看其有一技之长,而且看似忠厚老实之人,所以就把他留下以辅导小姐书法。
书法的老师亦是名门之后,乃是王右丞王维之后王远之。王维是诗画名家,是中国田园水墨山水画的开山鼻祖,画作被人称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风清新隽永,余韵徐歇。而且动静相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由于其人受家庭熏陶一生笃信佛法,所以其所作的画作都是清淡静谧,淡远无穷。他常常在与少林高僧坐而论道,受高僧点化,其在内功方面也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内功高手。
尤其是内功定力方面无人能及,晚年隐居于钟南山中,面对石壁七七四十九天岿然不动,心如止水,实乃冠绝当世。
他将自己的毕生的绝世武功和内功心法都写入了王氏戒训中,由王家后人历代相传,还有一支玄石画笔,削铁如泥,在硬如金刚的石墨上做画,犹如画笔在泥面上游舞一般,笔走龙蛇,削铁如泥,毫不费力气。时人称其为丹青画笔,此画笔也被王家后人当做传家之宝历代相传。
但王家后人历来恪守王维低调旷达的处事之道,从来不张扬自己的线盒身世,是以到了唐朝末年,王家已经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通人家了。韩全海看中了王远之乃名门之后,而且为人低调沉稳,也是饱学之士,所以也将他保留了下来。
不仅是琴棋书画,韩全海对全面培养这个唐朝末代小公主也是不遗余力。
扬州城当时有一个“名扬天下”的裁缝叫做罗一织,此君织出来的绸布细如发丝,而且上边绣有翔凤游麟等瑞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此君在丝绸上绣画之时必先喝的酩酊大醉,在睡梦中构思好图形,醒来后不假思索,一织而就,故名罗一织。
他所织的缭绫有诗赞叹曰:“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前”,是说其所织的缭绫犹如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飞泄,美不胜收。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事,他可以指出一种“剑布”,可以以布御剑,以柔克刚,层层裹缠于宝剑之上,宝剑却割之不断。使剑之人越是用力,那布便是缠的越紧,最后宝剑被牢牢缠住,只能被使布之人收了去。
还有茶道、花艺等奇门异术的高手也是被韩全海尽数搜罗了来。而唐朝国力强盛,与汉朝并称为“汉唐盛世”,都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美国等地至今对华人仍有唐人之称,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唐朝也是茶道大发展时期,有诗赞美曰:“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这是说茶有着无穷的魔力,饮一口便可以是人清除倦意,精神抖擞。
再饮可以使人神清气爽,犹如雨后清风扑面。
三饮可以使人看破红尘,变成得道高人,忘却人世间一切烦恼忧愁。
韩全海所请的茶道老师是茶道高僧皎然的后传法师云赞,皎然与茶圣陆羽乃是莫逆之交,对茶道也是有着极深的研究,皎然的最厉害之处在于皎然能够根据茶之十法炮制出七七四十九种不同毒性,不同效力,针对不同人的毒药。
茶之十法之一茶之源,根据茶叶的产地,年限,是否生长在背阴处等辨别茶叶。
茶之十法之二而茶之具,就是采制、贮藏茶叶的十多种用具,分为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
十法之三茶之造,就是茶叶的加工程序,分为蒸、捣、拍、焙、穿、封等程序。
茶之十法之四茶之器,就是饮茶、煮茶的各种器皿,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
茶之十法之五茶之煮,即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等,燃料最好用木炭,好茶需要用好水煮,水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水有三沸,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如涌泉连珠,三沸如腾波鼓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