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过了多久,江小棠突然有了某种感应。
她直觉地掀开了丹炉盖子。
精刚所铸的丹炉极重,她用尽力气,才把丹炉盖子掀下来。
一股诱人的香味弥漫整个房间。
宋天衍露出笑容。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江小棠熄了炉火,将丹药一颗颗拿出来。
“这就是……和灵丹?”江小棠的眼睛闪闪发光。
宋天衍点点头:“第一次炼丹,居然有五成以上的出丹率,你果然很有炼丹天分。”
江小棠高兴极了:“我可以入道了吗?”
“不着急。”宋天衍说,从怀中摸出一只玉盒,把她手中抓着的三枚丹药收起来,放到她手中,“你真气火候不错,但入道不能急于一时。这几天好好放松,差不多了我会告诉你。”
江小棠点点头,带着愉快的心情睡觉了。
天色已黑,外面月光明亮。宋天衍站在床前,看了江小棠一会儿,目光投向外面。
“差不多了。”他喃喃道,“最后还有……一个月。”
默默站了一会儿,他的身影隐入黑暗不见。
江小棠一觉睡醒,神清气爽。
下楼洗漱,杨氏已经在忙碌了。她帮忙摆了饭,江诚和江少乐也下了楼。
一家人一边吃早饭,一边闲谈。
“听说巷子口有间铺子要盘出去。”杨氏像是无意地提起这个话题。
“哪间铺子?”江诚随口一问。
“就是那间清心斋。”
清心斋是一间茶馆,专供修士歇息聊天用的,生意平平,不算好也不算差。
江小棠忙问:“伯母,清心斋为什么要盘出去?”
“好像是生意一般,东家要回乡。”杨氏说,眼睛瞟向江诚。
江诚没反应,江小棠反而说了:“盘下来要多少钱?”
自己的意思被领会,杨氏很高兴,说:“问了下,租期还有一年,如果整间店盘下,要两百灵石。”
两百灵石,每个月租金还不到十七块……
江小棠忙道:“伯母,我们家够不够钱盘下来?”
杨氏还没回答,江诚道:“小棠,这开店跟摆摊可不同,清心斋的店租那么贵,我们扣了租金也赚不了多少。”
江小棠却道:“大伯,清心斋的位置好,就在巷口,屠宰市场的人进进出出都能看到。而且,去南市的人,也正好路过那里,如果我们能把店开在那里,客流量一定能翻一番。”
“这样啊……”近一年来,江诚已经有了“小棠说的都是对的”这么个印象,她这么一说,就问,“他娘,我们钱够吗?”
“够!”杨氏主动提起,肯定是自己先想过了,“我们原先还有一百块灵石,这几个月赚的钱凑一凑也到两百了。”
半年前离开青霞镇时,他们总共有一百四十多块灵石。一百块是卖配方得的,四十多块是书院卖小食攒的。杨氏一直没动那一百块,租房、卖麻辣烫,零零总总,再加上江少乐上书院,那四十多块灵石就花得差不多了。
不过,跟屠宰市场各家店打好交道后,他们生意很好,每个月都有三十来块灵石进账。自家花用了些,目前也有两百来块灵石的家当了。
换成一年前,杨氏怎么也不敢想像自己有这么一天,揣着两百来块灵石,还有机会在禹水城开家小店。她很希望把这家店开起来,这样儿子出去也能抬头挺胸。如果能够稳定下来,再攒几年钱买间房子,他们也算在禹水城安家了。
“要是盘下来,我们也不剩什么钱了吧?”江诚琢磨,“开铺子可不像咱们摆个摊子,亏不了多少,万一……”
“大伯,那铺子我看过,”江小棠说,“它有大堂有雅间还有厨房,几乎不用花钱改造了。”
“可是,咱们要开了铺子,那些工人的生意不要了吗?”
江小棠想了想:“我记得,清心斋旁边有道门,咱们可以把那道门打开,做个隔断,单做工人生意,这样互不影响。”
“对对对,”杨氏连忙附和,“再请几个人。小棠毕竟是姑娘,一天天大了,不好总是抛头露面。有了铺子,以后她在厨房忙活就行了。”
江诚想想也有道理。他本来打算,家里情况好些,也送侄女去书院,可摊子离不开江小棠,这事就搁下来了。
可是,就算不,也不能让她一直干跑堂的活。
“那行,今天我去找清心斋的东家问问。”
不知道该不该说江诚运气好,他去问的时候,清心斋的东家正被一个漫天压价的气得吐血。一听说江诚想盘铺子,而且没有大肆压价,便打了个九折,当场签了契书。第二天,请了中人,到官府上了档,交了灵石,这铺子就算盘下来了。
随后,江诚向屠宰市场的顾客们致了歉,开始忙活铺子的事。
清心斋说是茶馆,其实也卖各色小食,只不过多以点心为主。店里基本什么都有,装修什么的,只要稍稍改装就可以了。
摘下清心斋的匾额,挂上江家食铺的布帘。门口摆了大大的木柜,里面各色食材一目了然。雅间全部打通,小木桌换成大方桌,原本颇显雅致的清心斋,就变成了干净又接地气的江家食铺。
靠墙的小门也开了,做了个小隔断,门外摆上一溜桌椅,专门供普通工人吃喝。
至于菜谱,江小棠打算做一点改变。开食铺和摆小摊不一样,摆小摊他们只用卖一样东西,也只能卖一样东西。有了店面,卖的东西就得多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