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第三极崛起>第133章 突变(二)

张先生闻言眉头一蹙,打人不对,应该是误伤,否则杀人灭口比什么都强。抬头见宋思雨疑惑的看着他,他笑道:“失神了,你接着说。”

“当时我们两个都很生气,这简直就是土匪行径,于是我和李文斌便去官银号想一探究竟,发现赵子赟的人紧紧围住官银号,不准人靠近,我觉得事有蹊跷,便和李文斌在官银号对面的一家民居里躲着查看,这就是那张照片的由来,后来我们发现他在运官银号里的银元和黄金,足足有好几卡车,我还把这事告诉了沈阳警察署的黄处长,却不知为何,黄处长没过问,反倒劝我尽快离开沈阳。”

“黄处长黄显声”

“张先生认识他”宋思雨大为惊讶。

“不认识,只是听说过,你接着说。”

“我回家后,便和父母说起这事,父亲想了很久,第二天便收拾东西,要离开沈阳,母亲当时还不同意,父亲出乎意料的发了脾气,于是我们一家就去了火车站,在那里还遇到了李文斌一家,大家商量了下,决定先来北平。”

“为何要来北平呢”

“父亲在北平也有些生意上的往来,人熟些。”

张先生点点头,“后来呢”

“火车站有很多人,都想离开,可那是沈阳已经乱了,火车又被赵子赟征用,哪里有什么火车,正想着该怎么办,我又遇到了黄处长,他见我便问我要去那,我和他说了想来北平,只是没车,当时他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没想到刚过了一会,他又来找我,让我和家人跟他走,就这样,我们一家稀里糊涂的上了火车。”

“那李文斌一家是怎么上去的”

“他们跟着我一家就上去了,我估计黄处长是误会了,以为李文斌他们也是我的家人。”

“原来是这样。”

宋思雨说完后迷惑的看着张先生,了解这些做什么

“宋思雨同学,我知道你有疑问,这么说吧,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忙。”

“帮忙我能帮什么忙”

“我们想帮赵子赟摆脱困境,需要进一步了解赵子赟在沈阳的一些情况,包括他说的话,做的事。”

宋思雨心中一跳,“真的吗可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若没记错的话,李文斌的照片也是交给你们的。”

“确实如此,当初我们有些误会,但随着一些事情渐渐了解后,发现有很大的偏差。”

“可那又能怎么样,他大哥已经战死,就算东北军不进攻他也完了。”宋思雨严重闪过一丝哀伤。

屋中空气开始凝固,两人都没说话,好一会,张先生坚定的声音响起:“思雨同学,能奔袭千里,将日本人玩弄在指掌中,赵子赟就不是一般人你以为他垮了我是不相信的东北还在日军铁蹄下,就算不帮他,我们也要让东北军行动起来,收复山河”

宋思雨眼睛渐渐亮了。

张先生见她有了反应,接着道:“眼下日军已经占领了东北大部,南京政府依然妥协退让,据我所知,东北军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你说的黄处长黄显声,已经带领公安总队脱离了张学良,投入到东北轰轰烈烈的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国难当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热血,唤醒民众思雨同学,别忘了,那里可是你的家”

“张先生,我懂了,需要我做什么”

十月三十日,一篇署名无家的文章发表在晨报上,标题异常醒目:我的家乡-沈阳,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将沈阳城九一八前后几日发生的事情叙述了一遍,真实的再现了那段时间沈阳的日日夜夜,其中还包括了赵子赟将部分物资还给赵学良的事,以及浑河阻击战打败日军的事,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走访了众多当事人后才完成的,可信度极高。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对事件一知半解的人读后才知道事情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事件的本质再一次回归,很多人都有疑问,赵子赟真的是去打劫吗这是一个打劫者会做的事吗

第二天,晨报发表了一篇评论,为大众抽丝剥茧的分析事件经过,文章提出了一种可能,赵子梧、赵子赟两兄弟提前就知道了日军进攻东北的计划,为避免大量物资,尤其是中国最大的东三省兵工厂落到日军手里,才冒险进入东北军的地盘,他们的原计划应该是炸毁这座兵工厂,这个说法有前一日文章的支撑,文章还指出,东北军进攻赤峰的部分武器物资,就是来自于赵子赟从沈阳运往锦州的几趟列车上,赵子赟傻吗不文章认为,赵子赟本意是要东北军用这些物资去打日本人,可他万万没想到东北军会用来打他,最后,文章提出一个观点,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赵子赟打劫东北军对还是不对,暂且不说,但三十一军确实是中国第一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武装力量为什么这一支军队没能在抗日战场上继续建功反而在张、阎的联手进攻中烟消云散

紧接着,上海申报,香港大公报都全文转载了晨报的三篇文章,全国舆论顿时有了大转弯,各地报纸纷纷转载,并发表相应的评论,同情察绥军的声音开始响起。

张学良此时头大如斗,局势已经有些失控,父亲那一辈的老人都质疑他的领导能力,尤其是汤玉麟,在没有得到他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命令热河骑兵旅从丰宁一线越过独潮河,逼近延庆。原来进攻围场的精锐热河步兵第七旅也转向独石口,看样子是想拿下赤城。他知道这种事到头来都要算到他头


状态提示:第133章 突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