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橡皮(上)
“文鹿,这是何意呢?”
时间是1910年4月29日,地点是苏州城内的一栋看似不起眼的民宅内,孙多森原本半眯着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只手下意识地抚摸着上唇,同时视线转向张謇,问句中带着困惑:“季直,你也是这么认为?”
张謇摸了摸胡子,轻轻点了点头。
孙多森视线重新回到仿佛高深莫测的刘继业身上,紧皱着眉头,追了一句:“不是我不信文鹿……而是这么大的事情,你总得要说出消息来源吧?”
刘继业见孙多森已是有点失态,知道应该解释了。刚准备说话,一旁的张謇却先一步补充了一句:“荫廷见谅;电报经手之人多,鱼龙混珠,很容易出纰漏……这个事情只能当面讲。”
“嗯……”刘继业朝张謇点了点头,诚恳地看向孙多森,朗声道:“橡胶……不,橡皮在前年的时候,伦敦交易市场售价为每磅2先令,而三天前派来的电报说,今天的价格已经是12先令了……”
孙多森没听完,就略显焦急地打断了刘继业问道:“橡皮的价格、还有橡皮股票的现价我都知道,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
“荫廷不必心急,听文鹿说下去。”张謇见到孙多森难得地失态,出言相劝。
“荫廷兄,这笔单子涉及银元千万,我若没有充足理由又怎会如此行事?待我徐徐道来……”
“伦敦交易市场上,橡皮的期货在两年内售价上涨了6倍,而橡皮股票多则上涨了14倍、少也有7倍。至于上海,去年开始跟进,橡皮股票价格普遍上涨十倍左右。”
孙多森嘴唇动了动,还是忍了下来。
“那么橡皮为何会涨的那么快呢?”刘继业问了一句。
“当初文鹿你说服我们投资橡皮股票时就说过了,因为随着工业化、随着美国和英国大量的轮胎使用橡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橡皮的价格必然伴随需求增加……”孙多森顿了顿,语气有些变化,缓和了下来:“也多亏是你的先见之明,我们三联集团当初投入了一百六十万银元,如今在伦敦和上海的股票价值已经达到一千七百多万银元了……”
“只是既然有需求,为什么要卖掉?放着让它涨不是更好嘛?”
“荫廷兄,世间哪有东西会永远不跌的?”
孙多森愣了一下,迟疑道:“文鹿是说……橡皮可能会跌?”
早在1908下半年的时候,刘继业便联合张謇和孙多森开始投资橡皮股票。三人初期筹集了大约六十多万银元后,直接将钱存入汇丰银行的户头,投入伦敦股票交易所,当时他们的平均成本是每股2先令。
待1909年初橡皮股票开始上扬时,三联集团又及时跟进,投入了一百万银元下去。此后伦敦的橡皮股票价格就开始飞升,并且带动了上海的股市。至1910年2月时,一年时间,三联集团在伦敦与上海共获利一千七百六十万银元,真的可称得上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除了以三联集团的资金投资外,三人各自或多或少也用个人财产去追加了不少。张謇估计前后投入了三十八万银元,而刘继业则几乎是赌身家地四处拆借投入了八十六万银元。虽然在1909年下半年刘继业由于流动资金短缺而被迫在最高点之前抛售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股票,但是最终个人利润亦达到了六百三十余万银元。
一年时间,超过十倍的利润,除了让张謇和孙多森深为佩服刘继业、并且对其态度非常亲切,自承欠了一份厚厚的人情之外,也让他们心中的贪欲开始膨胀。
原本只觉得赚了三倍就可以抛售了,没想到赚了十倍后,反而得陇望蜀,想再接再厉弄个十五倍再说。
因此孙多森在得知刘继业居然已经在一个星期前开始抛售自己私人股票,并且在昨天全部套现,同时还提出将三联集团所持有的股票分批套现,他自然震惊了。
自1910年初,由于三联集团开始高速扩张其银行业以及轻工业,为了资金周转已经从伦敦卖了八分之一一百多万银元的股票,但是如今依然还掌握价值一千五百万的橡皮股票。
“没错!”刘继业重重地颌首,继续道:“价格高到这个地步,已经完全超出了合理范畴。没错,橡皮确实因为需求的原因上涨,但是价格翻十倍,却是与投机商人分不开干系……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橡皮从种植到生产中间的时间差:从1908年橡皮价格上涨,各地种植公司开始种植橡皮,到能够大规模开采橡皮需要时间。正是因为这两年内产量跟不上需求,橡皮价格才能够有上涨的基础。”
“但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了,南洋许多橡皮种植园的橡皮树也基本上分批成熟……不出意外,半年内,世界的橡皮产量因为新近成熟的这些橡皮树必然要翻一番!而且产量只会越来越多!荫廷你说,橡皮价格又怎能不跌?”
孙多森听得愣住了,脸上阴晴不定,内心确实觉得刘继业说的有道理。
当然,也是因为当初刘继业强烈建议投资橡皮股票的先见之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得孙多森下意识地对刘继业的话语就要多看重几分。
刘继业身子朝前倾,将茶几上的一个小册子往孙多森推了推。
“这是……?”孙多森看了看刘继业,旁边的张謇却出声道:“这是南洋各地近两年来的橡皮产量。”
孙多森听后没有犹豫,动作敏捷地翻开册子,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