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第五十六章 平湖微澜
,皇帝听到“三年大比”之时说道:“古者选士如此,今率四五岁一下诏,故士有抑而不进者。当今之计,熟若裁其数而屡举也!”这是皇帝感觉朝廷四五年才下诏开考一次认为会耽误选拔人才,便有意将每次开科取士数量裁剪一半,换成两年一比……韩绛当时便就在场,皇帝的话虽未形成诏令,但皇帝既然有这个心思,并且有司又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那这份诏令估计是迟早的事情。

韩绛预测皇帝的这番话必然会在政事堂获得通过,当时韩绛还从旁进一步建言另置明经科,将过去的说书举撤销。有了这两条加入其中,韩绛认为政事堂绝无驳回之理,毕竟大家都是考过科举的,“赶考”一词便可道出路途较远的考生对赴京科举的辛酸,每次大考之年在赶考路上突的灾害、盗贼之类都会夺去不少考生的n命,甚至视赶考为畏途,若换做两年考试考生便可以连续在京师居住四年连考三次,如若皆是不中那会让相当数量的考生都死心,这便省去了不少赶考的艰辛。

岳丈韩缜在信中说得倒是圆满,但是王景范却认为政事堂通过这条诏令是必然的,不仅仅是这条诏令,今后一段时间皇帝的意见估计政事堂都会极少反对――按照王景范所掌握的文彦博小传经历来推算,估计这会文彦博已经十分不得皇帝的欢心了,文彦博身为昭文相位列百官之,若想要保住相位必然会对皇帝做出妥协。

只是王景范也清楚,文彦博位高权重声望太高,原本这两年多一些的宰相任期也不算长,但依旧是被罢相,唯一的理由也只能是这位宰相大人去年在皇帝病重时刻所作所为实在是出了皇帝的忍耐底线。皇帝大病初愈稳定朝局之后彦博罢相的――不管皇帝愿不愿意,他自己也知道这副身体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不行了,文彦博若是此刻有拥立新君之功那相权必然会再度膨胀,就算未来坐上龙椅的铁定不是皇帝的儿子,那皇帝也不愿意赵家的新君在执政之初便要面临一个过分强大的宰相,就像他自己要面临一个更为强大的母亲。

文彦博为保相位必然退让,就算他知道皇帝这个诏令可能会成为一大祸患,他此刻也会捏着鼻子认了――皇帝的话虽有道理,韩绛也补了些缺失,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更为要命的问题,连殿试不黜落都是皇帝的一句话,每年取多少进士难道对于皇帝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王景范敢保证用不了多久,两年一次抡才大典将会成为定制,而每科取士减半也许用不了十年便成为空言,到时候每科照样三四百进士,大宋官场的进士官员会加膨胀。

王景范将于文传等人招来,将韩缜在信中的消息告诉了他们,笑着说道:“朝廷诏令尚未下达,不过估计也快了。若是如此则再过一年朝廷必然要开科取士,你们算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若是有心参加这一科n闱还需早做打算……”

狄惠和狄说两兄弟躬身说道:“弟子才学不足,即便去考也考不过,倒不如专心在先生身边多学习两年……”

王景范听后点点头,除了治水之初的那几天他不在汝阳之外,每天除了公务之后他都要亲自教授狄惠狄说两兄弟诗赋经义之学,他们两人与于文传和俞樾相比相差甚远,但又是狄青对他的嘱托,他也不好推卸怠慢,只得尽心教授,而对于文传两人只需解答一些难点即可。狄惠狄说两人放弃这一科也是意料之中,随后他便看向了于文传和俞樾两人……

b。帝国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平湖微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