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第八十一章 笔墨如刀
殿之上皇帝和包拯之间的气场强大,与会众臣都不禁为之心惊胆战,没拯倒成为三司新主,但明了其中门道的人毕竟还是很少,这欧阳修《上书》可就不一般了,欧阳修本就执掌文坛牛耳,他的任何著作只要是不涉及朝廷机密的,一天之内便可哄传京师,上至皇帝下至普通读书人都是关注的很。

王景范白天在三馆秘阁已经听得耳朵磨出茧子来,不禁心中一动晚上邀请蔡恕来府一叙,就是想要将这篇《上院中公开传习讨论,并且列为下一次“分道台”的议题。以欧阳修的影响力,这篇《上书》自然早就在书院中传开了,不过书院学子私下的议论归议论,若是上了分道台和书院学刊,那可就是两回事。

会试刚刚结束学子们都对贡院出榜翘首以待,自以为才学不凡必能高中的考生还都在抓紧时间准备后面的殿试。白沙书院的学子一旦开始公开就欧阳修的《上书》进行讨论,那势必会得罪欧阳修甚至是整个大宋官场,毕竟包拯入主三司可是背负了不少人的怨念,搞不好那会试榜单会因此出现极大的变数;二来欧阳修可是殿试主考,虽说殿试无黜落,但殿试排名可是关系到后面释褐授官,进士科五甲榜单关系到称号、授予散官、品阶和差遣职务等等要害,以欧阳修的人品自然不会下作到打这个的主意,不过万一他心情不好笔歪歪,考生可就欲哭无泪了。

蔡恕婉拒王景范的请求自然是考虑到书院学子的利益,虽说书院考生能进入殿试环节的人数最多一二十人,加上外来寄宿的充其量四五十人就已经算是极多了。相对于整个书院的学子数量而言微不足道却是精英中的精英,是书院的脸面,若是因为公开讨论朝廷大臣的奏折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至少在官员眼中便打上了一个“好惹事”的标签,那对于书院的发展自然是极为不利的,连带书院出身的考生也可能会受到莫名的刁难。

蔡恕也不客气,虽然是婉拒,但他还是将心中的顾虑一条条罗列出来,他早就将自己和书院视为一体,而白沙书院对于王景范的意义他心中自然也是清楚的很。现在王景范官位不高,但他的出身、背景、能力,还是手段都非同一般,蔡恕能够看得出来王景范是做大事的人,日后发展绝对不可限量,虽未必会登顶成为首相,但步入执政的圈子只是早晚的事情——哪怕如包拯这般人物直到垂暮之年才有步入执政的可能。

“看来这件事是景范思虑不周……”王景范手指轻磕桌面笑着说道,“书院就算了,这件事还是我来单独做一下比较好一些,此间关系确实是有些繁复了些。”

对于此事王景范自然是要出头谋划一番,在他看来也是将国事讨论引入白沙书院的一种尝试,不过现在明显时机不对,他要掰腕子的对手可是殿试主考欧阳修,这就使得书院学子难免会有些瞻前顾后。蔡恕固然是怕耽误了学生的前途,但更不希望书院与王景范因为此事产生裂痕。

“欧阳大人此文着实精彩,就是恕看了也知道避嫌,更何况包大人?”蔡恕见王景范放弃先前的想法,心中尚未高兴便听到他打算自己来做这件事,毫无疑问眼前这个年轻人这次可是和欧阳修作对的,包拯当年坐镇开封府的时候与之关系不浅,没有道理在这个时候还要硬顶吧?

王景范摆摆手说道:“三司使总领盐铁、度支、户部三事,经理大宋财赋、土木工程、百官俸给的出入,几乎是朝廷所有有关用度方面的事情三司都要管,如此重要的职位若是所托非人那对于大宋而言恐怕是危害巨大,更何况朝廷现在可是一家亏本的店铺,你要我要大家要,有包大人坐镇看谁还敢伸手?!”

蔡恕一听先是惊讶后是嘿嘿一乐,听闻王景范将大宋朝廷比作一家亏本的店铺,这种说法既新奇又贴切。蔡恕屡试不第之后便经营家族产业,虽然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于做买卖是有些不自在,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相比张方平而言蔡恕不过是小虾米而已。

“终归是群情义愤,若非包大人为人严明刚正早就名满天下,换做一般人早就被批的体无完肤,听闻包大人已经在家称病了,估计十有**是不会去三司……”蔡恕略微皱了皱眉头说道。

包拯称病在家回避之事王景范还真不知道,估计也是欧阳修的《上书》传出来到了包拯手里之后才发生。在读了欧阳修的《上书》之后,王景范可是为之心惊,正拯人品早就天下皆知,换个人真可谓是臭名远扬,可见文人杀人不用刀,一篇足够精彩的文章便可断人前途。

“如心兄,在下想问一句,若你是朝中大臣,除去那些避嫌说辞之外,你认为包大人应不应该入主三司?欧阳大人的《上书》便真的就这么无懈可击?!”王景范非常严肃的问道。

蔡恕与王景范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不过却很少看见王景范非常严肃的对待一件事,在别人看来很难做到的事情在王景范的手中却是举重若轻的得到了解决。正因为如此蔡恕更是谨慎了几分,甚至重新将那篇《上书》又细读了一番才答道:“若是别人弹劾张安道,陛下任命包大人为三司使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至于欧阳大人的《上书》,恕却看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

“欧阳大人的奏章固然是精彩万分,但却故意回避了一个事实——就连欧阳大人也承认包大人弹劾掉了两位重臣并非是自己想要当三司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笔墨如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