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红警之回归祖国>第一百二十七章 公园狙击战2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ead”并加关注,给《红警之回归祖国》更多支持!

这也就意味着李旭梁将得不到任何友军的支援,突然,李旭梁发现对面撤退的特种作战分队竟然掩护着一群人乱哄哄的从侧翼向阵地迂回?特种作战分队这是搞什么?化妆侦察吗?似乎太过夸张了一点吧?经过短暂的权衡,李旭梁放弃了主动撤退保存实力进行巷战的正常战术,掩护特种作战分队的撤退,因为日本人追得越紧就说明越重要,他决定要为了军人的荣誉而战,那就是在任何时候,也绝对不允许任何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忌。

李旭梁的自信于他的连队是全师的训练尖兵连,全连老兵超过百分之七十,拥有十支反坦克步枪和一个火箭筒班,再加上重迫击炮排,连属重机枪排与火力排,李旭梁有七个作战排可供使用。

由远及近的犬吠声预示着日军即将到来,的小日本还牵着他大爷一起上来的?李旭梁放下望远镜后拿起电话机命令一排与三排部队立即进入最后战斗准备,转眼见数百名日军蜂拥而至,当头批三百余名日军下到公园丘陵山坡沟底的时候,近千名日军漫山遍野的出现在了山岗之上。

日军的追击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异常骄横,甚至没有派出尖兵进行搜索,只是散漫的排成横队快速跑步前进!随着日军的不断逼进,位于一线的守军官兵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这次日军的攻击与以往着实的不同,对面的日军不是七七事变那会半个师团纵横山西的第五师团了,一个日军步兵联队击溃三个中国师的伟绩日本人也只能做梦想想了,华夏军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越打越顽强,越打越善战,所以日军也变得十分谨慎起来,尤其在面对志愿军这样的精锐部队,猖狂自大只能是死路一条,日军往往会利用他们的火力优势给予敌军最大的杀伤,在一鼓作气实施攻击。

但是,今天日本人却如同疯狗一般?毫无理性和战术可言?在官兵们连日本士兵的面目都能看清的距离上,李旭梁下达了战斗命令!

突突、突突突!一时间山坳与山坡上枪声如同疾风暴雨一般,在枪声中还夹杂着手榴弹和迫击炮的爆炸声,而配属给李旭梁连的六门一百五十毫米重型迫击炮还静静的隐藏在山坡阵地的背面,而在山坡下的小树林内,则埋下了二百枚电控地雷。

六挺重机枪与十二挺轻机枪同时开火,二分钟后开始依次序转移阵地,有如暴雨般的弹幕覆盖下,成片的日军倒毙在山坡山下的乱石堆中,日军显然没有遭遇过如此猛烈的火力打击,一时间,号称意志世界第一顽强的日军部队的攻击也顿时土崩瓦解,被击毙的日军铺满的山坳和山坡的路口,而受伤的日军士兵则躺在地上凄惨的哀号,侥幸没有被击中的日军士兵则是满山遍野的乱跑一气。

在重机枪火力驱赶下的日军大多钻进了林子,李旭梁立即下令引爆电控地雷,二百枚电控地雷将整个的树林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爆炸的火光迸射烟雾弥漫,一片短暂的寂静之后,幸存的日军伤员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惨呼声。

在损失了数百人后,日军退回了山坳之中,但是很快,山坳中传来了日军三呼天皇陛下万岁的吼叫声,听到喊声的李旭梁立即命令迫击炮向山坳中进行射击,经过五发急速射后,日军的天皇陛下万岁声很快就被慌乱的呼喊的救命声所代替,李旭梁擦了一把脸颊的汗水道:“看来小日本也不是钢打铁鋳啊!”

这时,几名特种作战部队的队员来到了李旭梁的身旁,其中一名上尉敬了一个军礼后紧紧的握了一下李旭梁的手道:“太感谢了,我们是掩护野战医院最后一批人员撤退,结果经过城南却发现有二十多个女子宣传队的小姑娘竟然偷偷的藏在了地窖中,结果为了掩护她们转移我们暴露了行踪

李旭梁点了点头道:“杀敌报国都是本分,有什么谢不谢的?你们赶紧撤退,咱们的主要阻击阵地在平街口一带,这里只是弛懈日军攻击的前出阵地,缺乏必备的工事

特种作战分队掩护医护人员和女子宣传队的队员将几名重伤员协助撤退后,一百五十毫米重型迫击炮炮弹爆炸所激起的烟柱尚未消散,仅仅慌乱了几分钟的日军立即发动了攻击!

李旭梁面色凝重的望着分兵三路直扑山头的日军部队的时候不仅有些动容,从来没见过在遭遇了袭击和炮击之后能在仅仅几分钟之内重新组织起来继续进攻的日军部队?

位于指挥部内的文平望着作战参谋们不断标注的日军进攻方向和大致使用的兵力,深深的吸了口气,一面联队旗就让日本人陷入了彻底的疯狂之中,城东方向日军的伤亡几乎是以每小时一千到一千五百人左右,如果自己的重炮部队还有充足的弹药的话,日本人付出的伤亡代价可能还要翻倍。

而在伊计与水纳一线的激战中,文平也发现了日军的重炮也似乎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因为日本人没有在不停的使用炮火封锁战术,支援的炮火由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野战榴弹炮变为了七十五毫米山野炮和九十毫米野炮以及九二式步兵炮,这样一来伊计与水纳两座主峰高地反斜面部署的重型迫击炮就发挥了巨大作用,神乎其神根本没有什么方向的重迫击炮炸得日本人是哭爹叫娘。

谁都明白这是一场生与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七章 公园狙击战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