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过了晚饭,便来到院子里支开桌子围坐赏月。杨辰不得不佩服崔湜的先知先觉——他甚至连赏月时需要的一应糕饼点心都准备好了。于是一家人吃着点心赏月谈天,听着耳边熟悉的笑语欢颜,杨辰从没有想过人生还可以这么圆满。
姨娘毕竟年纪大了,坐了一会儿便支撑不住,回房去睡了。英娘怀着身孕也不宜久坐,由杨允陪着也回去了。院子里就剩下了杨辰和崔湜,还有天上那一轮圆圆的月亮。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杨辰问。
崔湜道:“知道什么?”
“知道我把他们接回来了啊。”杨辰侧眸看了他一眼,道,“你少装蒜。我带你回来是临时起意,姨娘他们根本不知道,又怎么会在桌上准备五双筷子?你肯定早就已经来过了吧。”
崔湜笑道:“你可冤枉我了,我是真不知道。只不过前几天在东市遇见了你弟弟,他先认出我的。”
允儿他们在潮州时,崔湜曾去拜访过。他们相识,也不奇怪。
“然后呢?”杨辰问。
“然后他就说中秋节你要回家过,问我跟不跟你一起回来。”崔湜道。
“原来你早就知道我中秋节有约。”杨辰双目微眯,“那你还跟我说那些做什么?”
崔湜眸光微黯,说道:“你不知道我有多焦心。”
杨辰转头看他,他也正回望着她:“我是整日提心吊胆。昨夜,如果你没有开口让我和你一起回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杨辰心头一暖,低眉道:“你不用担心。我说过是你,就是你了。”
月色下,她微微低着头。神态安宁美好。素白的月光漾在她身上,那一身水云纹的罗裙仿佛微风拂过江面的层层水波,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崔湜喉头发紧,沉声道:“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让你回宫。”
“没有当初,哪来的今日。”杨辰淡淡说道。
不知是谁叹了口气。天边,明月皎皎。
.
宫殿内灯火辉煌。太平公主一袭大红织金长衣,斜斜靠在塌上。林宫人引着一个侍卫装扮的男子走入殿中,便低头退了下去。
“公主。”那人俯身在地。
太平公主微微睁开眼睛,道:“可发现什么了?”
“属下都看清楚了。”侍卫说道。“杨昭仪坐着内侍省的马车出了宫,往新安里的一处民宅去了。”
“民宅?”太平公主双眉微蹙,“她去那儿做什么?”
“院子里一直有声音。属下无法窥探。”侍卫道。
太平公主垂目道:“去查清楚那宅子的主人是谁。”
“诺。”侍卫低头,说道,“同杨昭仪一起的还有一人,是尚书令崔湜崔相。”
太平公主霍然睁开双眼,沉声道:“崔湜?你可看清楚了?”
“是。两人同车而往。形容甚是亲密。”侍卫低头道。
太平公主眸光一凛:“你下去吧。”
“诺。”
.
杨辰是在清晨丹凤门开启之前回宫的。匆匆回甘露殿换了身衣服,便直接往宣政殿去了。早朝时,崔湜一身正紫官衣立在百官之首,只要一抬眸,两人的目光便会相遇。
杨辰喜欢他的眼睛,深沉而睿智。看人时锋芒内敛,遇事却机警洞察。可是对着她,目光却只有一种。便是浓得化不开的柔情和热切,直直撞进她心里去。他甚至可以让她暂时忘了所有烦恼和忧虑,只剩悸动。
比如现在,他的目光隔着书页射过来,让她不自觉红了面颊。
此时是在崇文馆。崔湜身为太傅。每隔一日便在此教导皇帝读书。他教书的方式很特别,那些史书典故到他嘴里就像讲故事似的。偏偏他的故事还很特别,书上怎么写,他非反着来。好人变成了坏人,明君成了昏君,偏他还有自己一套说得通的道理。杨辰在一边听着,暗自为崔湜捏一把汗。这皇帝以后长大了要是知道了真想,不杀了他才怪呢。
讲完了汉武帝伐匈奴的故事,杨辰终于找到了机会上前说话。
“陛下。”杨辰低头行礼。
“杨昭仪,你何时来的?”李重茂见着她很是欢喜。
“奴在外面站了有一会儿了。见太傅正在上课,不便打扰。”杨辰说道,抬眸看了崔湜一眼。崔湜其实早就看见她了,含笑将手中的书收起来。
“来找朕何事?”李重茂问道。
杨辰低头说道:“不是来找陛下,而是寻太傅。”她侧过身,对崔湜说道,“太平公主有请。”
“可知何事?”崔湜没开口,倒是李重茂像模像样地问道。
杨辰低头:“奴不知。”
崔湜起身说道:“陛下,那臣就先去看看。”
“太傅请便。”李重茂道。
“太傅请。”杨辰侧身一礼,随着崔湜向外走去。
出了崇文馆大门,杨辰不禁一笑:“教皇帝感觉如何?”
崔湜点点头:“陛下很聪明,就是有些时候脾气暴躁,还有点固执,像李重俊。”
杨辰说道:“他还是个孩子,你慢慢教就是了。”
“孩子?”崔湜冷哼一声,“上次这个孩子还跟我说,要封你当皇后呢。”
杨辰一怔,随即笑道:“孩子的话岂能当真?”
“他是皇帝。”崔湜一哼,“你小心点。”
杨辰笑着摇摇头:“快走吧,太平公主还等着呢。”
“知不知道是什么事?”崔湜问。
杨辰摇摇头:“真不清楚。”
手机阅读:http://m.biqugelu.com/34687/
发表书评:http://www.biqugelu.com/34687/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节 情事败露)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沈茯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