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回到明末当军阀>第三百八十二节 非攻

“哎,险棋啊!”

阿济格内心复杂,他跟多铎、多尔衮是三个亲兄弟,都是努尔哈赤宠妃阿巴亥所生,他最为年长,多铎最幼。

皇太极在的时候,极力挑拨他们三兄弟的关系,多尔衮和多铎始终表现的拧成一股绳,而阿济格则表现的跟着两人有隔阂,不是他真的对两个亲兄弟有意见,而是做给皇太极看。

皇太极当时收了阿济格的旗主之位,让给多尔衮担当,阿济格从此表现的恨多尔衮入骨,可是皇太极一死,阿济格立刻就和多铎一起,力劝多尔衮即位当皇帝。

足以证明阿济格三兄弟当年演了一场好戏,而且骗过了皇太极这个狡诈的政客。

阿济格表现的跟两个兄弟不和,皇太极就不担心这三兄弟拧成一股绳,不会太压制他们,而多铎和多尔衮则表现的亲密无间,则让皇太极投鼠忌器,不敢过分针对这两兄弟。

不得不说,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的心机深沉,在满清众亲王中是出类拔萃的,多尔衮能掌权,正是由于谋略,而不是实力,论实力,他还比不上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但是这一次多尔衮出了一招险棋。

多铎在扬州战败,折损了三万八旗,其中的汉八旗和蒙八旗不足为体,可是满八旗士兵也超过了五千,此时影响太大。

努尔哈赤起兵以来,虽然看着风光无限,看起来百战百胜,但是连续的征战,对这个小民族实在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入关之后,现在八旗丁口中,满八旗满打满算只有五万人,就算加上满八旗中的包衣,总丁口也不过二十万人,所谓二十万从龙入关。

五万丁口中。一次就折损了五千,这如何能够承受,八旗中各大贝勒、亲王和旗主都有了理由反对多铎。

阿济格知道,他和多铎领兵在外。代表的是多尔衮的实力,他们打的胜仗越多,多尔衮的权势就越大,他们打的败仗越多,则多尔衮受到的压力越大。

要知道从八旗兴起后。统兵打仗就是一个肥缺,是八旗实权人物们争抢的位置,谁能带兵入关,抢到的东西越多,分到的东西越多,谁的势力也就越强。

因此让自己两个亲兄弟领兵,多尔衮本来就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谁知道多铎竟然败了,于是多尔衮不得不出了一个险棋。

既然多铎折损了三万八旗兵,那么久必须取得一个足够辉煌的胜利。这样才能保住多铎在八旗中的权位,才能够稳固住多尔衮的权势。

于是多尔衮让多铎调动明军,再一次奔袭扬州,截断明军回援南京的道路,然后命令阿济格从西往东,沿着长江攻占南京。

只有攻占了南京城,才是足以保住多铎的胜利,而多铎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大,事后才能更有话语权。

但是让多铎堵截明军,必然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危险。比如可能被明军南北夹攻,比如要深陷重围,比如要孤军奋战等等,但是他们三兄弟此时别无选择。

因此阿济格不顾军中士卒疲惫。厌战情绪高涨的情况,强行将军队留在了九江城,如果不是有多铎在扬州第一次战败一事,阿济格的军队早就调回北方休整了。

但是强留这些士兵在这里,阿济格的压力也很大,毕竟八旗不是一股绳。在努尔哈赤时代。八旗往往都是以旗为单位,无论是军政还是出征,往往都是各自的旗在一起行动,那时候可以说八旗就是八个相对独立的部落而已。

到了皇太极时代,皇太极极力将八旗打造成一个王朝军队,出征都是八旗一起出动,然后以一个统帅带领,最后按照功劳瓜分战利品,但是八旗中的权力构成,皇太极却一直没有能力改变,八旗大权依然握在各个旗主、亲王手里。

所以阿济格强留大军帮助多铎稳固权力,他手下的反对声音其实很大,他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也要冒很大的风险。

这次大家看到多铎的尸体后,很多统兵军官都找各种借口避战,希望回去休整,不得不说也有这样的权力斗争原因。

所以阿济格才想到了讨要尸体这个办法,是为了堵住军中那些统军的额真、贝勒之口,如果明军不肯给豫亲王尸首,这种奇耻大辱可是整个八旗的,他们这些额真、贝勒就失去了一切借口。

但是明军可能把多铎的尸首还回来吗,阿济格绝不相信明军有这种肚量,多少年了终于打死满清一个亲王,他们怎么可能舍得还回来,他们肯定会以此做足文章。

“哎哎,这个老子做不了主,得让我家大人定夺!三天后你在来吧。”

宋坤心里绝对不会答应将多铎的尸首还给清军,但是他绝对不会放过拖延时间的机会,所以他告诉底下的清军使者,说让他三天后再来。

当然清军使者绝对不会上当:“明日,做多明日!”

说完拍马就走了,再也不肯跟宋坤在这里讨价还价了,使者自然是阿济格的心腹,知道主子是希望立刻攻城呢。

宋坤知道自己这个拖延战术失败了,但是有点不甘心,如果有三天时间,扬州就能回来更多援军,如果扬州能够调回来五万人,谁会怕这些鞑子啊。

于是宋坤派人回去给杨潮传递消息,他告诉杨潮说,鞑子讨要尸首,明日就要攻城。

宋坤的意思是他只能拖延到明日,但是杨潮听了后,却立刻说给啊,为什么不给。

多铎的尸首而已,杨潮可不太在乎,虽然能够用来做文章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二节 非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