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董卓之子>第六十四章 拜大师

却说王允自与郑泰暗中达成默契,说服郑泰做董白董守业的老师之后,第二日又来到丞相府面见董卓复命,准备邀功请赏。

见到董卓之后,行礼参拜,大声说道:“恭喜丞相,臣下幸不辱命,成功说服郑公业答应作为守业公子的老师。”

董卓闻言大喜道:“此事当真,子师出马,果真一举成功,此乃我儿之幸也!”王允再次点头确认,董卓顿了顿对着旁边的王允和李儒说道:“我儿年幼之时,即随其师九宫真人学艺。那九宫真人也是我偶然结识的好友,当时他有一故人之女为羌胡所劫掠,救故人之女而只身杀入羌胡,深入羌胡腹地救出故人之女。当时我为戊己校尉,领兵在外,正遇其被羌胡骑兵追杀,身受重伤,我当即出手相救,领兵斩杀追兵,然后将其带到军中养伤,遂与之结识,成为至交。这九宫真人本姓杨,经此一事,后来隐姓埋名,云游天下,自称“九宫真人”。此人胸怀韬略,兵法不凡,又有绝艺在身,枪法出神入化,我儿已经得其真传,如此方能在最近崭露头角,名震天下。”

王允迎合道:“没想到守业公子的兵法武艺非凡,竟然是有这么一段故事。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董卓又道:“这郑泰郑公业,海内大儒,名动天下。如今我儿能拜郑公业为师,也是其一番造化,将来若是能学得郑公业二三分本事,也不枉老夫这一番心思。”

李儒也说道:“恭喜丞相,这郑公业学究天人,天下士子无不仰慕,此乃守业之幸也。”要说此时董卓虽然是权倾天下,手握重兵,但毕竟是寒门出身。此时是士族的天下,郑泰天下大儒要作为其子的授业恩师,也可以说是董守业的造化。毕竟郑泰现在的身份地位,是不会轻易收徒的,即使收徒,那也基本上是首选是天子,作为帝师,其次就是一些当朝三公的子孙,或者是一些紧要权贵的子孙,再次就是一些名动天下的少年奇才之类的。董卓算是新晋权贵,根基与这些个累世公卿相比还是尚浅,可以说怎么排,基本上都不会轮到董守业。说一句难听的话就是:这董守业的身份还不够格儿。虽然董卓父子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也是不住点头,又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烦请子师、文优与郑公业商议一下,选定一黄道吉日,奉上六礼束脩,进行拜师仪式。”

于是二人各自下去准备,并协商定下行拜师仪式的黄道吉日。

董卓之子董白要拜师郑泰整件事已经在长安城内传开了,无数人纷纷猜测董卓安排其子董白拜师郑泰的动机与目的,也有无数人猜测郑泰接受董卓之子拜师的动机与目的,也还有无数人猜测王允在这里面所起到的作用。无数种猜想,无数种结果被多事的人们猜测出来。但作为当事人的三房却是相当的有默契,都是三啜其口,不解释也不争辩。历史的发展非常出乎意料,这也是后世的史学家研究的重点。

这一天郑泰府门外是人山人海,无数人前来观礼,聚集在附近的街道上。董卓与郑泰两方也都做足了准备,拜师仪式的见证人有:海内大儒、左中郎将蔡邕,海内大儒、司空荀爽,海内大儒、司徒王允,当朝第一名将皇甫嵩,司隶校尉盖勋以及马日磾、荀攸、何顒等等,可以说在长安城由头有脸,能排的上号的人物基本上都来了。

在这一众天下名人的注视下,董守业还真有点紧张,这厮上一世活了二十**岁,这一世也过了近一年了,可以说是十八岁的面孔,三十岁的心,两世为人练就的厚脸皮也是有点微微冒汗。真的是大场面,都是风云人物,全天下的英才翘楚啊!随随便便拉出一个人在历史上都是有传记的主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不看,丢人现眼,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好好把这一关过了。

简单的说此次东汉群英汇聚于郑泰府邸,参加董卓之子董白拜师海内大儒郑泰的拜师典礼,典礼主要有以下几个议程:

首先由大汉司徒也是此典礼的主持人王允做开场发言,并简单介绍老师郑泰、以及弟子董白的情况,重点介绍二人的优点以及长处,目前所取得的成绩等等;

其次由大汉丞相董卓做重要讲话,并简单总结一下目前的全国形式,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家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方向。又向自己的宝贝儿子能拜当世大儒郑泰为师表示祝贺,并告诉郑泰可以不必顾忌自己,要严格管教董白,督促其尽快成长;

第三项、海内大儒、大汉司空荀爽致辞,并表示祝贺,鼓励全天下的年轻人积极向董白学习,积极学习研究儒学,将来让儒学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四项、弟子董白向老师郑泰赠送六礼束脩,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第五项、弟子董白向老师郑泰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老师郑泰跪坐主位案旁几,弟子董白向老师郑泰行三跪九叩,即跪下磕三个响头,站起来,再跪下磕三个响头,再站起来,再跪下磕三个响头。郑泰为人谦逊,于是在董守业第三次跪下,磕完第一个头之后,便欲将董白浮起来,此举叫“受半礼”,但是董白出于对未来老师的尊重还是坚持将头磕完。头磕完之后,旁边有人将一碗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拜大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