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峦书院派出的乃是三名男学子,瞧见薄禾她们三名女子时,对面那三人显然愣了愣。目光里难免透着鄙夷,直叫薄禾心里不爽。
“第一题,请玉峦书院的文正学子和皇月书院的薄禾学子,以秋菊为题作诗一首。”出题官一语落下,文正和薄禾便提笔落笔,在宣纸上勾勾画画。
百里卿首先想到的是李商隐那首《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洽洽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文正与薄禾都呈上了自己的诗卷。
文正的菊花诗,名《野菊》。
水剪寒秋露,叶落满山菊。一地金黄去,隐香摄归人。
氛围几分悲凉,以野菊喻归家游子,合情合景。可是诗调太悲,可瞧出他是个悲观的人,这样悲戚的诗句,常人大都不喜。
再看薄禾的菊花诗,名《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写出了菊花之高风亮节,一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便虏获了极为考官的心。
文正的菊花诗乃是他自己所作,而薄禾这《菊花》,百里卿若是没有记错,应当是宋代朱淑真所作。好在这凰月王朝乃是个架空王朝,无人会知晓朱淑真这个人。
百里卿心里松了口气,其实要和古人比诗词,她也不信薄禾能赢。但是胜就胜在,她们来自未来,见多识广,可以随便借鉴。
这一句,毫无疑问,薄禾胜。
第二局,乃是对对联。
对联相对而言更考究脑力,而且这一局,乃是由学子自由发挥。两个书院的学子换着出题,各许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内,对上题数多的一方获胜。
第二题是针对集体进行的,所以薄禾她们三个人,每个人都可以出题、答题。
这道题百里卿也丝毫不担心,因为她找了许多绝对,要想对出下联,只怕得费不少功夫。
“首先,由玉峦书院出题,请皇月书院的三位学子回答。”主考官的话落,对面的文正便站了起来。
他的目光落在薄禾身上,眼露微光,很显然,是对刚才第一局输给薄禾而不高兴。
“第一联:处处红花红处处。”文正微微扬起下颌,一脸沉静的看着薄禾。
薄禾却是垂着眼帘,食指轻轻敲打着书案,只听身旁的谢婉款款道,“重重绿树绿重重。”
对仗工整,文正的脸微红,将注意力转移到谢婉身上,紧接着出下一题,“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这次回对的是苏月。
对联这一场她们本有百分百的信心,因为在琼花村的那几日,几位夫子整理了不少对联的资料给她们。
“松叶竹叶叶叶翠。”文正身边的男子起身,眉头已然蹙了起来。
薄禾不由浅笑,掀起眼帘看去,只道,“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荷花茎藕蓬莲苔!”
“下联:芙蓉芍药蕊芬芳!”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宜柳絮柳宜莺!”
……
一炷香的功夫很快便过去了,薄禾三人轮换着对下联,一联未落,悉数对上了。全场一片寂静,大家都没有想到,皇月书院的女学子竟然是这般厉害。连女学子都这么厉害,想必皇月书院的男学子更是出众。
“接下来,由凰月书院出题,玉峦书院三位学子请准备。”主考官换了一炷香点上,然后大家的目光都看向皇月书院的三名女子。
薄禾与苏月二人互看了一眼,苏月和谢婉默契的坐下,似乎是退出比赛,在一旁看戏似的。
薄禾离席,两手负在背后,款款走到了台子中央,她道,“上联,乌鸦飞入鹭鸶群,雪里送炭。”
文正一愣,心里琢磨着这好像是隐含歇后语的上联。乌鸦为黑,喻为黑炭,鹭鸶为白,喻为白雪,乌鸦飞入鹭鸶群,便为雪里送炭。
这下联也当是隐含歇后语的下联才是,思来想去,他竟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下联。
“答不出?”薄禾浅笑,已然走到了他们眼前,慢慢蹲下身去,“是放弃这题,还是继续浪费时间?”她笑着问,语气和蔼。
文正与另外两人互看了一眼,果断选择了放弃。
随即薄禾又出第二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她说完,又补充道,“这是谜语联。”言外之意,要想对出此下联,必须先猜出这上联的谜底。
文正的脸都青了,看着薄禾直咬牙,“下一题!”
薄禾扬唇,那笑略为深邃,“第三联,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这一联未讽喻联,明耳之人都能听出其中深意。
文正瞪大眼看着薄禾,显然不敢相信她会出这样的上联。就算他想出了下联,可是也不敢说出来啊!
“看样子第三联你们也答不上来了,那么,我就出最后一联如何?”薄禾起身,往回走去,“第四联,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百里卿想,这最后一联应属最难。
“这四个联中,你们能答上其中一联,这一局便算你们赢如何。倘若你们答不上来,那么第三局咱们也不用比了。”三局两胜,她们已经胜了。
薄禾的话说完,便扭头看了看那将要燃尽的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