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军阀天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攻破t阵

“t字形的舰阵,在海战中是极具经典的阵法,此阵法充分的利用了目前舰船的特点,特别是面对强大的重护装甲舰时,配合单纵阵型更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所以,本王认为,对于在即将开战的日本海大海战中,我们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研究这一种t字形舰阵的海战阵法,并寻求最为理想的破解之法,至关重要。

陈司令,徐舰长你们都是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的高才生,谈谈你们的想法。”

陈方正就这个t字形的舰阵的海战阵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爷,各位将军,在谈到这个t字形的舰阵的破解之法,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场经典的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

这场海战是风帆战舰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海战。在巩固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同时,它再次向传统的线式战术提出挑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世界各国海军开始重视和发展海上机动战术。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最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纳尔逊将军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

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

甚至,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

1805年10月9日,法西联合舰队的军舰开始驶出加的斯,但由于风向的问题,直到10月20日中午才全部驶入大海。

而在这之前英国的侦察舰已经发现了联合舰队,纳尔逊下令拦截,10月20日夜间双方舰队不断‘逼’近。

10月21日拂晓,双方已接近至10-12英里,6时10分,纳尔逊发出“成两路纵队前进”的命令。

6时20分,下令“备战”。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知道战斗不可避免,为了便于舰队作战不利时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舰队进行180度大转向,以使加的斯港位于舰队的下风位置,这一变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士气,而且造成联合舰队的队形陷入了‘混’‘乱’。

在联合舰队因调转方向陷入‘混’‘乱’时,纳尔逊抓住战机下令进攻,英*舰分成两个纵队,分别由纳尔逊乘坐的“胜利”号、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权”号担任两个纵队的先导舰,“胜利”号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国要求舰队全体将士尽忠职守”信号。

随后又升起“进一步接敌”,英国舰队在一片欢呼声中向联合舰队直‘插’过去。上午11时45分,联合舰队“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

战斗打响15分钟后,“王权”号率领的下风纵队突破联合舰队的后卫,两舷火炮开始一起‘射’击。

25分钟后,纳尔逊率领的上风纵队也冲入联合舰队,上风纵队开始时向联合舰队的前卫进攻,但很快“胜利”号率领上风纵队突然转向联合舰队的中部发起进攻,这就是著名的“纳尔逊秘诀”,联合舰队的前卫丝毫没有关心要求其回援的信号,而只顾前驶。

约12时30分,“胜利”号穿过“布桑托尔”号时,一阵左舷齐‘射’造成成百法国人伤亡。当其他两艘英舰上来围攻“布桑托尔”后,“胜利”号又向右与冲上来的法舰“敬畏”号‘交’火。

“敬畏”号是联合舰队中最小但是作战最勇敢的军舰,两舰进行了古老而残酷的接舷战,在甲板上指挥作战的纳尔逊不幸被“敬畏”号上的狙击手击中负伤,而“敬畏”号随后也被俘虏。

此后,法西联合舰队进行了竭力抵抗,但败局已定,在血战了2个多小时后,下午2时5分,联合舰队旗舰“布桑托尔”降下帅旗,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被俘,上风纵队的战斗结束。下午3时左右,科林伍德率领的下风纵队也取得胜利。

作为海战的尾声,下午3时30分,在海战已经进行了2个多小时后,由迪马努瓦海军少将率领的联合舰队前卫返回了战场,但在返回途中有两艘自己的战舰竟然发生相撞而退出战斗。

面对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仅仅20分钟这次反攻就告失败。“胜利”号对掉头逃跑的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齐‘射’,以示送行,纳尔逊就在这炮声中与世长辞。

战斗胜利了,英雄的纳尔逊将军却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为海战史上留下了最为经典的一个战役。

在此次海战打响之前,纳尔逊的计划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另以一支作预备队。

一队由他亲自率领突击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打‘乱’敌人队形,使其首尾不能相应。

另外一支由柯林伍德率领攻击敌人后卫;预备队在发现敌人的旗舰后,才发起进攻,一举打‘乱’其指挥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

同时,他还给予舰长们在攻击方式上享有极大自主权,只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勇猛顽强,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他告诉他的舰长们说,只要我们抓住他们,就一定会成功!他们把这种战术称为‘纳尔逊秘诀’。

虽然,那还是火炮风帆战舰时代,但是,纳尔逊的这种接近和决定‘性’会战的打法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二章 攻破t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