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魔神乌托邦>第四十七章 反围剿开始

从空中俯瞰,可以发现以国安局大楼为中心点的半径1-2公里范围都已经被各式军用、警用车辆和警察士兵等武装人员封锁住了各个路口,在最靠近总部大楼的数个路口处更是有好几辆装甲车在严阵以待。

官方十分确定剩余的团伙分子一定就潜伏在这包围圈的范围内,只是暂时还没有暴露所在而已,关于这一点,潜藏在幕后指挥的官员们倒并不担心。

因为那两个总是通风报信的神秘人物在早先就说过,这个犯罪团伙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会轻易抛弃同伴,即使明知道有危险,也绝不会袖手旁观或临阵脱逃。

既然知道了对方这样的弱点那便好办许多,几个领导商议之下制定的计划就是针对这一点而勾画的。

你若全体冲击国安局大楼那自然是最好,正好可以瓮中捉鳖,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只要能一口气将这批匪徒尽数歼灭在大楼内,现阶段最大的危机就解决了。之后慢慢动用庞大的人力和资源,不愁搜不出那两个神秘人物。

若是对方十分谨慎,只派出部分人员进攻大楼,那这边就布下天罗地网式的封锁,将全部火力都集中到这些突击大楼的犯罪分子们身上,除非剩下的犯罪分子能够眼睁睁看着自己人被消灭,否则只要他们出手支援,也会立刻暴露位置,到时候怎么攻击,主动权就在己方这边了。

当然了,假设真的发生余下的犯罪分子见死不救的情况,也不代表官方就毫无办法,在集中火力消灭掉楼内的敌人后,便可阻止人力对包围圈进行地毯式搜索,总会将余下的团伙成员逼出来的。

就在包围圈靠近最外围的某辆指挥车内,刘海江和陈晓松这一对难兄难弟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这两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由于二人先后将领导交待的重要事务搞砸,因此在上头大人物们的震怒之下,两个倒霉鬼一起被安排在了现场,充当指挥和协调的角色。简单来说就是领导们在幕后发出大概的要求,而刘海江和陈晓松则负责将领导的战略要求转化为实际的战术行动。

这个责任看似重大,但也十分危险,由于身处战场中,就必然会有被袭击的风险。

但这也是二人仅有的将功赎罪的机会。

两人都对场内的战斗力量有指挥权,但分工上却有一些区别。这也是考虑到不能让两人互扯后腿,命令冲突的缘由。

刘海江主要负责从部队借调过来的士兵,这也是场中数量最多的战斗人员,由于胖子司令不愿意让自己或手下亲信直接参与市区战争的缘故,这些士兵名义上只是借调,由刘海江负责具体指挥。

而陈晓松常年在局内指挥中心工作,因此场中的警察与特警等警力由他负责,同时全市仅有的几架直升机也被调归他指挥,外加警队中最精锐的中华猫队。

这个中华猫队的由来其实颇神奇,在当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后,世界首次最高级别领导人的国际会议-dpec会议,在魔都召开。尽管中华国自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但高层的领导人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会议期间,除出动一线警力35万人次外,还成立了一支反恐怖的“猫队”。

2001年9月25日上午,魔都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专程赶到特警支队营地,向这支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队伍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从即日起,在全体队员中选出四十五名队员,正式组建中华“猫队”,在dpec会议期间担负各成员体领导人的安全保卫重任。

这支中华“猫队”还有个代号为“gfh”突击队。其三个大写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三层意思:“g”为高官;“f”为dpec峰会;“f峰会几个主要会议场所和各成员体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处置反恐怖和暴力事件的特殊队伍。这也就是西方称之为的中华“猫队”。

经过了好多年的发展和扩充,中华猫队早已不止当年的四十五名成员,如今这支队伍的编制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六十名,此次任务事关重大,这六十人全数出动,陈晓松掌握的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手中掌握着这样精锐的世界级特种部队,稍稍弥补了一些陈晓松心头的不忿,在他心里,导致今天这场祸事的罪魁祸首就是刘海江这个无能之辈,如今地面的军队却都归他指挥,乃是现场人数最多的战斗力,怎由得他不生气?

还好陈晓松手中掌握着唯一的一支特种部队,外加珍贵无比的空中力量,这才能让他感觉到平衡。

中华猫队的珍贵且不论,直升机在中华国也是稀罕物,因为在1994年的时候,国内才有了第一架警用的直升机,之后发展了近十年,偌大一个国家里的十三个省市区加起来,警用直升机也就二、三十架,而且均不是世界最先进的型号。甚至放眼全国所有的直升机包括军用直升机,也就几百架的数量,总数还不到一千。连美国一个市里配备的直升机数量都不及。而驾驶员也是稀罕物,必须到发达国家受训拿到资质才可胜任。

由此可见,尽管能调配的总人数比刘海江少,但是手握那稀罕的五架直升机以及中华猫队,陈晓松的底气还比刘海江足一些。

面色阴沉地听着耳机内传来的现场情况,陈晓松面色越来越难看,他神情不豫地瞄了身旁的刘海江一眼,重重哼了一声,“进去的人被打得差不多啦,你还不赶快再派些人进去,你要是没那个能耐,就老实点在边上看着,等那帮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反围剿开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