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的“傲气”让人望而却步。
当然不包括那些穷得要饿死人的农奴,没有什么能够挡得住农奴的步伐,因为他们要活命。渤海王的政策虽然严苛,但是对小孩子却放得很松。只要你肯把小孩子送过去,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几乎都可以被接收。
而如果你肯帮服劳役,也可以参加修建道路和水渠的建设大军。不仅能够吃饱饭,还能吃上肉,并且肉比粮食还要多。
唯一不能享受的就是,你达不到官府的要求,就分不到土地。官府分给每个人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不能买卖。你要想过上好生活,就要学会种地,学会精耕细作,种出尽量多的粮食。做不到这一点,别人还不让你种,说你是浪费土地。
而小孩子们从进入蒙学还是,除了识字,就是认识各种植物,各种农具和一些简单的种植知识。
而这些小孩子这样培养下来,是绝对能够种上地的。
所以穷人的老百姓还是在正常进入渤海王的管区。
可是世家和士子们就不行。土地不能买卖,金银似乎不能流通。以前读书人考上的秀才,就能免除税赋和徭役。可是这些特权在渤海王的辖区都没有。
当官的居然不如当兵的,据说当官的俸禄不高,如果你不经商,那么你得种地才能养活自己。俸禄最高的是当兵的,条件非常优厚,但是那是需要用命换啊。在渤海王手下当兵,读书也不少啊。
所以大部分的士族都被挡在门外。
连商人也只是简单地在城市的商业区经商,没有意愿,也没有条件走出商业区。
所有的这种现象都匪夷所思。没有人知道渤海王到底想干什么。渤海王这完全是收门徒一样啊,他真的要建立一个神仙国度吗?
这样的问的不止有王朴这些人。
辽阳,石重贵正在点兵准备出征。大殿之中,一大帮文臣也同样问石重贵同样的问题。
“陛下,渤海王封闭了边境。据说叫做渤海师的军队也躲进了山林。顶子山以东,哨子河以南。现在对我严防死守,就不谈出兵相助。陛下,您在这个时候举兵西征。实在是不智之举。”
石重贵冷冷地道:“这次西征,至少乾州和显州要把契丹人完全驱除。我守在哪里。卫建将军才可以率领其它军队讨伐女真。辽河上下才能得以保全。你们说,如果我们不打出去,守住显州,难道等着契丹人兵临辽阳?”
“陛下。我们需要休整一到两年,解决好高丽与渤海王的问题,才可与契丹相抗。陛下在显州,必然受到契丹重兵围困,万一后方不稳,就将前功尽弃。”
石重贵一挥手道:“死则死尔,我死了,你们可以退入渤海王的辖区,他不能不管。如果我不死,那么辽河百姓得以保全。郭威已经到了河北。统领整个河北之兵。王峻,高行周,符彦卿都对辽地虎视眈眈。如果不乘机稳固显州一代的防线,那才是不智。如果你们实在担心,可以把归州和保州交给渤海王,不过是来远县和归胜县两个县而已。以此作为条件,请渤海王接纳百姓。”
石重贵把卫建请到辽阳,把北伐的任务交给他。其实就有这个打算。老母亲和两位夫人在那边,相对于渤海王的手下上下一心,石重贵完全不相信自己手下的这帮人。这些人同患难也许可以。但是不能同富贵。
石重贵采取强势手段,他们一定会权利调集人力物力支持。显州和乾州就能够打下,并守住。一旦失去了外界压力。很快就会陷入内部的争权夺利。这些年他太清楚这帮人了。
六月,夏收一结束。
石重贵就率领三万黑甲军直下乾州和显州。并在哪里和纷纷增援的辽军形成对峙。卫建则率领十万大军和十万民夫才是北伐。这是晋王系列全力一搏。全境的从十四岁道四十岁的青壮年差不多算是抽空了,粮草也调空了。
来往辽阳到复州的运输大军全部换成了老人还有一些妇女。他们需要依靠与渤海王的商贸交易换取的粮食活着。
辽阳的那些官员当然不肯把归州和保州交出去,要交也不是现在交。万一两路大军胜利,他们还想着反咬一口,吃掉狂妄自大的渤海王呢。
六月,雨季预期而来。
辽河流域开始涨水道路泥泞不堪。辽阳和铁利府的铜铁与石炭晕倒复州非常不容易。高继冲提高了这个方向的铜铁和石炭价格。就是为了保证哪里的老百姓不饿死。
反过来,辽东半岛的直道建设显示了他的作用。特别是铺设了混凝土的部分,几乎不影响交通运输。就算是没有铺设混凝土,但是加高了路基,开挖了水沟,建设了涵管和桥梁的直道,也比辽阳境内要快捷得多。所以旅顺和大连通过航运过来的粮食能够很顺利地到达复州。这让复州的粮食好像怎么用也用不完一样。
而复州加大了辽使输出,也稳住了辽阳境内的粮价。
雨季,石重贵顶住了辽军的进攻,因为这个季节对辽军擅长的骑兵与弓箭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缺乏了机动性的辽军只能打起了不擅长的相持战。而卫建,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一直打到了咸州,占领了整个辽河平原。逼迫辽军想上金退却。现在北面面对的就只有女真人了。
这场战争的时间很短,只有六七天时间,可是对于辽国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重创。因为女真人干脆就不进贡,也不出兵帮助契丹人。实际上等于反叛。
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