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梁是高继冲最重要的军事参谋,所以与军事学院联系自然就多。
听到女卫们这么说,敬梁第一次想了一下这个女卫的队长,发现这个女子似乎非常不错,只是太厉害了一点,没人敢接近她。
敬梁的眉头就闪了一下,苦笑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客人已经等很久了。”
李彬见到高继冲的时候直接跪拜:“请王爷、王妃救救大汉江山社稷。”
一句话惊得陪同来的两名属官面无人色,四周看时,发现这间专门用来会客的院子里,居然没有什么人,屋子里也只有王爷和王妃,两个女卫以及敬梁和赵挺。
两个女卫都站在阴暗之处,看不清声色。敬梁面无表情,但是赵挺却神色古怪,因为李彬透露了一些机密,可是并没有把真实的用意告诉他。
为什么要亲自见到了渤海王才说出真意?因为开封传言,虽然渤海王和王妃聪慧过人,但是毕竟年纪太小。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手下的臣子安排,很多事情都是臣子处理,渤海王并没有主政。到了旅顺之后,李彬明显感到渤海王的这些臣子就是等着看好戏,因为他们孤悬海外,中原出了什么事情,都与他们没关系。所以李彬才千方百计要见渤海王和王妃。
高继冲皱了一下眉头,王婉容却笑道:“这位先生何出此言。”
“朝中权臣主政,皇上想要主政,太后知道不可,所以一直压着。几位大人年纪都大了,皇上年纪小,所以只要天下太平不急于一时。可是皇上不能忍,加之后赞等人日夜谗言,而太后不能止。朝中情形,想冯太师应有所言。昔日郭公在朝中,诸位大人还算是有礼。现在郭公去了河北。君臣更加不协,大祸将至。太后问王爷和王妃聪慧过人,加之太师在这里,所以让小人来这里问何计可解。”
李彬本是来问冯道的。不过冯道躲着不见。所以无奈之下求见高继冲。如果高继冲不想办法,那自然说什么也没用。可是如果高继冲答应了,冯道自然只能帮忙。
王婉容当然知道这件事,所有的情报,王婉容和高继冲都见过了。吴夏也好。施睿静也好,敬梁也好,就连王朴与赵挺都认为这场灾祸已经无法避免。冯道恐怕也是如此想,所以才顺势跑到辽阳,然后赖在老李太后身边不肯回朝。
所以这让王婉容如何回答?所以她把目光转向了高继冲。
高继冲问:“李先生到旅顺,走了多久?”
“五十余日。”李彬心里就是一咯噔。因为他已经明白了高继冲的意思,就是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高继冲见他已经有所醒悟,所以也不再继续追,而是问:“李先生到旅顺之前,可曾见过驸马都尉?”
刘知远娶刘承祐的母亲李太后的时候已经三十八岁了。有过一任妻子,也有一个女儿,这就是永宁公主。永宁公主嫁给了宋延渥,是刘知远让刘承祐亲自带着书信到洛阳认的这门亲事。
宋延渥,他的祖父宋瑶是后唐天德军节度兼中书令。父亲宋廷浩,娶了李存勖的女儿义宁公主。这个义宁公主与现在在大连的老李太后关系非常好,石敬瑭对她也十分尊重,把洛阳赏给了宋家。宋延渥很小就习文练武,长大后武艺过人,且熟读兵书。刘知远看中了这个女婿。直接把长女嫁给他。刘知远称帝后,就任命他为金吾卫大将军。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儿子留的辅佐大臣,不过那是在郭威等人老了之后的。
宋延渥掌握着拱卫开封的大军。所以高继冲就问李彬见过宋延渥没有。
李彬躬身答道:“见过了。”
“宋将军怎么说?”
“先除小人,后正朝纲。”
高继冲叹了口气:“这是正解。皇上身边小人太多,太后也说了,这些顾命大臣年纪都大了,江山总是皇上的。”
众人都沉默不语,因为刘承祐非要在这个时候夺权,能用的就是那些小人。真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废掉这个皇帝。刘承祐有一个哥哥刘承训,就是在符彦卿之前的魏王,镇守青州,率领大军抵抗辽军,性格温厚,长得也好。可惜在刘知远刚刚称帝那一年,旧伤复发,召回开封后不久就病死了。
“陈王现在身体如何。”高继冲的话一出口,不仅李彬神色大变,连敬梁也大吃一惊,因为这就是明白地告诉李彬,现在这个皇上已经不能要了。
李彬可不敢回这个话。
刘承祐还有一个弟弟,就是陈王刘承勋,十六岁,只是自幼多病,虽然是开封尹,就没有理过事。
高继冲其实也只是表达一下不满而已:“那些小人,别人杀不得,难道陈王杀不得?那些小人在侧,不出事还好,一出事,恐怕皇上就会陷入危局。当初郭公和李太后将武卫将军留在皇上身边,就是这个道理。难道郭荣将军走后,朝中就找不出一个忠心的大将?”
李彬舒了一口气,只要不是说另立新帝,那就什么都好说。
“忠心的大将是有的。只是史大人和杨大人但凡对皇上宽松一些,也不至于如此。现在朝中全靠郭公弹压,郭公总不能军政都管。”李彬说这个话,其实就是说其实太后也是有些怨言的。
高继冲叹了口气道:“如此看来,多说无益。李先生,恐怕时间不多了,您马上赶回开封。一旦有事,保住郭公家眷,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王爷,郭公在外,皇上只需囚禁史大人和杨大人即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