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泗州卫所报丧
书接上章。t/
却说泗州知府周应秋这一天闲着无事,十分无聊,便对张师爷说:“张师爷,我们这些天不见人告状,没有案情可审,显得无所事事,无聊得很。”
张师爷听后,点头哈腰,献媚说:“大人,张某陪您去郊外打猎如何?一来散散闷,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二来又能陶冶情操,说不定见到美丽景致,还能吟诗作对,留下豪言壮语,诗词歌赋,给后人去浏览拜渎。要是碰巧,打些獐鹿野兔,回来烹饪一番,喝几杯小酒,品尝美味佳肴,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何为不美?”
周应秋想了一会,摇了摇头:“师爷,你想的虽然好,但却不是时候?”
“大人此话岔矣。现在乃深秋季节,正狩猎的季节,怎能说不是时候?”张师爷质疑问。
“师爷,你误我的意思了。”周应秋立即作出解释,“现在指挥使为失去侍卫梁超,两名将领又不见回归。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不知多么焦急?我们怎能有心思去狩猎享乐呢?”
“大人,是卑职不是了。”张师爷善于见风使舵,赔着笑脸,“您的意思是去卫所一趟,为指挥使分忧解愁?顺便打听一下王泊祥、吴中信的消息?”
“是的,本府就是这个意思。”周应秋轻叹一声,“唉!人心都是肉做的。前些天,魏良卿来知府衙门时,叙说梁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王泊祥、吴中信又一去不归。看他那满脸焦急不安的神色,让人看着心疼、可怜。”
“既然这样,我们还不去卫所替指挥使分忧解愁,等待何时?”张师爷奉承道。t
“好的!”周应秋点了点头,转过身体,冲身后两名侍卫说,“你俩去后堂马厩内备四匹马,我们一起去趟卫所。”
“属下遵令!”两名侍卫应了一声,转身由侧门而出,去了后堂马厩。
大约过去两袋烟时间,一名侍卫从大堂正门跨进来,向周应秋抱一下拳:“大人,按您的吩咐,马已备好,已在衙门外等候。”
“嗯,知道啦!”周应秋站起身,向张师爷挥一下手,“我们走!”
两人转过文书案,来到大堂上,周应秋将公堂上的事务向吴班头交代一番后,携同张师爷、侍卫出离大堂。
三人到了衙门外,见另一名侍卫牵着几匹马,正在东张西望。当他见周应秋他们出来,如释重负,笑微微说:“大人,终于等到您出来了。”
“怎么?等着急了?”周应秋瞪他一眼,走上前来,从那名侍卫手里接过缰绳,翻身上马。抖一下缰绳,说声:“驾!”那匹马便扬蹄而去。
与此同时,张师爷和另一名侍卫,也从那名侍卫手里接过缰绳。三人不约而同上了马,拍一下马后胯,“驾!”、“驾......”三匹马随后跟了上去。
四匹马前后保持距离,驰骋在街道上,马蹄叩击着地面,发出很有节奏的声音。
再说指挥使魏良卿,这一天早饭后,他在侍卫罗环陪同下,来到指挥部里。他来到文书案前,挪过椅子坐下来,显得无精打采。
侍卫罗凡望他一眼,见他面容憔悴,萎靡不振,心里一阵酸楚。他知道,主子在为梁超、王泊祥和吴中信的不归而犯愁,愁得茶饭不思、人比黄花瘦。为了减轻主子的精神负担,罗凡来到条桌前,沏好一杯茶端过来,放到文书案上,关切道:“指挥使,这些天看您心事重重,不知想些什么?而且茶饭不思,让小的心疼。是身体不舒活吗?需要小的找军医来诊断一下吗?”
“唉!我的病根在这里。”魏良卿抬手指一下自己的胸口,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人常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我得的是一块心病,军医是医不好的。”
“何为心病?”罗凡一时被搞闷,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极力相劝,“只要您将病根说出来,军医会根据诊断后,对症下药。就是疑难杂症,也会疗效显着的。”
“唉!你不懂!你不懂!”魏良卿叹息一声,摇了摇头,见罗凡莫名其妙的样子,缓和语气说,“我的心病跟你坦白说,除非梁超、王泊祥、吴中信突然回来,就会百病消除。”
此时,罗凡恍然大悟,但他仍然极力相劝:“指挥使,您心放宽一点,不要极度思念。有关梁超之事,小的不敢保证他生死存亡。对于王泊祥、吴中信来说,他俩人结伴而行,武功高强,在途中一般的毛贼,是难以占上风的。也许他俩留在总督府内,与援军一起来泗州府大有可能。”
“几天前,本指挥使在知府衙门时,周知府和张师爷都这样劝我。我想,他们是见我忧心如焚,才这样安慰我的。”魏良卿目光呆滞,凝视着室外,过了半晌才自言自语说,“其实,这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而已。你不知想过没有?南京总督府接到我们的请求,即使他们答应出兵,怎能会留下他俩在军营中?即使他答应留下他俩留下,也会派其他人来这里给我们送信的。以此让我们宽心,无虚牵挂;这是应该例行的义务。”
“指挥使,经您解释,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您说得一点也不假,其实他俩送完信,就会转回的,总督府没有必要留他们的。”罗凡听了魏良卿一番话,恍然大悟,分析道,“难道他俩在途中出事了?”
“本指挥使自始自终都这样想。”魏良卿以肯定的语气说。
正值魏良卿与罗凡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