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到了洛口仓后,李向这一行人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不是查案就是追人,现在终于到了孟津了,粮食的事情也算水落石出,只等李靖回来再说了。【\/\/驴? 请搜索】正好现在单雄信和徐茂公也在这里,程咬金也能顺便和李向多交流一下。
匆匆忙忙的吃了一顿饭,李向就没有再管其他人,直接倒头大睡去了。等一觉醒来才知道自己居然整整睡了一天,母亲来看了自己好几次都不知道。
起来洗漱了一下,就匆匆的去给父母请安。很久没有和两个老人家在一起了,虽然这一辈子对李向来说他们是陌生人,但血缘上的那种是无论如何也隔绝不断的。
李向甚至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和两个老人家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叫他感叹世间万物真的是很神奇的,躯体可以改变,甚至内里的思想也可以改变,但那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却是扎根于灵魂深处的。
李夫人笑嘻嘻的摸着李向的头,不断的问着这段时间的事情,多是一些家常琐事。李向没有功夫去处理这些事情,所以他知道的很少,每次到了无言以对的时候,无忧就适时的说上两句给他解围。后来李夫人也看出李向根本就不清楚这些事情,找了个借口就把李向打发到他老爹那里去了,然后留下无忧,两个女人在那里聊起天儿来了。
李向偷偷给无忧献上一个感激的眼神,然后忙不迭的出了屋子去找父亲了。现在是非常时候,睡了一天了,估计又会有很多事情发生,他必须第一时间知道,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
龙门那边李向不怎么担心,有魏征和长孙无忌在,估计朝廷派来的传旨钦差早就成了他们砧板上的肉了。洛口仓他现在也不担心了,粮食已经没有了,还会出什么事情?顶多就是杨继业在那里继续清洗奸细罢了,出不了什么大事情。
现在最麻烦的是瓦岗寨和李靖、张仲坚这边,答应徐茂公的粮食,必须第一时间叫人准备好。当然李向当初之所以敢于答应,就是因为秦琼给他的消息中有一条说一个山庄的地道中存放了大量的粮食。估计是陈年已久的,正好拿来送给瓦岗寨。既没有花费自己一分钱,还顺便交好了一方豪强,何乐而不为呢。
秦琼重伤,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当务之急是找个将领去把那些粮食运回来。跟自己来孟津的除了秦琼外,就只有罗成了,李向还不愿意罗成去干这种事情,一没危险,二又不是上阵打仗,罗成去有些大材小用了。想来想去,李向决定用上秦琼原先的那几个手下。
尉迟南和尉迟北属于有勇无谋的将领,尚青山冲动,只有夏玉山看上去还算是稳重,而且也算是小有谋略,这次任务交给他最合适。
李向想清楚了事情,人也到了李义书房门口。在外边说了一声,便推门进了书房。李义正和高士廉看着几份文书,冲着李向招招手,叫他自己坐下,继续看文书。
李向坐下后,看了看李义的书房,心里有些感慨。这个年代的读书人真的要比后世用功的多。他记得自己在那一世也有一个不小的书房,买了好几个书架,从书市上买回不少书,什么四大名著,经史子集,反正记得那时候书钱可真的没少花。
书房四周摆满了书架,书架人来看的话,觉得会有一种博学的感觉。可惜这些只是表象,他真正看过的都算上也不够一本书的厚度。说白了,装样子!
可李向到了这个年代好多次都发现,这里的读书人是真正在读书的。没有活字和印刷术发明之前,只要他进去过的书房中,大部分都是竹简,还有很少的纸质书籍,全都被主人像珍宝一样收藏着,轻易是不给人动的。而且这些书简几乎每一部都被主人仔细的阅读过,上面或多或少还都有批注。
现在李义在孟津的书房也是这样,李向随便拿起一本明显就是他家书坊自己印制的《中庸》翻了几下,字里行间已经被李义的毛笔字盖满了。李向不得不佩服古代文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一个民族能够屹立千年,绝对是有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装样子是装不出来的。
李向无聊,高士廉却不再同李义一起看文书了,而是笑眯眯的看看李向,轻声问道:“小子,这段时间事情挺多的吧,老夫都觉得你比老夫刚见你的时候要瘦了许多啊。”
李向放下书重新坐下答道:“舅父是不知道,这几日事情都凑到了一起,而且还都是要命的大事,一个不小心,这一年的心血可就都要付之东流了,我可不敢大意啊。”
“恩”高士廉比较满意李向的回答,继续道:“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啊?”
李向犹豫了一下,他不知道高士廉为什么忽然问起了这些,有些诧异,不过他也清楚高士廉是无忧的舅父,一定不会有其他什么想法,顶多就是想替自己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于是李向苦笑道:“我也不瞒舅父,事情很棘手,我也不清楚还需要多长时间。龙门那边应该不会有麻烦,现在就是担心李世民回去后,李渊那边会有什么动作,另外就是那个张仲坚,他也是个不好对付的人啊。”
高士廉已经从罗成和跟着秦琼的几个亲兵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便点点头道:“老夫不认识张仲坚,所以这个人要怎么对付,你小子自己去想办法。不过李渊这边,你要是有什么疑惑的话,尽可以来找老夫,老夫和他同殿为官多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