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晚清丧钟>第三十六章 跪地免死

第36章跪地免死

交火的地点叫牛心顶子,主峰高达千米,因形状象牛心而得名。

山脚下有一条峡谷,好像一条长蛇围着主峰蜿蜒盘曲,长度大约十几里。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主峰对面的大长岭地势稍缓,但也异常崎岖,独立团小分队和棒槌军主力全都潜伏此处。

徐德林把第一次伏击点选在此处可是煞费苦心。

棒槌军主力和大嘴的小分队加在一起有两万来人,是敌人的一倍多。虽然人数占优势,但是与清俄联军主力展开决战胜算估计顶多五五开,这还是考虑到小分队的奇兵效果。万一头一脚没踢响,徐德林相信自己的棒槌军必军心涣散,坚持不久就会溃败,剩下的小分队也是孤掌难鸣。

因此要击败清俄联军,第一仗极其重要,而要取胜,只能对清俄联军采取分而攻之,而不是《孙子兵法》里的“五则攻之”。

想把敌人分开,不借助地势很难奏效,经过深思熟虑,徐德林便把牛心顶子设为首先。

十几里峡谷只能容下两千多人马,徐德林决定放走清俄联军主力,专打队伍后面的辎重队。这么打有两最大好处,一是利用地形以多打少胜算极高,二呢只要毁了对方粮草,走出峡谷的联军主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估计连图们江也不敢过,更不用说长途奔袭清津府了,此计也得到大嘴和莒五赞成。

战斗打响后,大嘴亲率两百独立团将士截断谷口,徐德林派了三千棒槌军支援。

可惜战场瞬息万变,本来拖后的辎重队进入峪口附近时突然编入中军,一组大车队安排一支人马护送,前后相连根本分不清哪是主力哪是辎重队。

眼看着队伍过去一大半,再不动手连汤都喝不上了,大嘴一咬牙下达了开火命令,霎时枪炮齐鸣,谷出口附近的联军顿时躺倒一地,空出一块长约百丈的空档。

阻击队伍刚占领缺口,被迫击炮炸得晕头转向的谷内护卫队出于本能向外突围,大嘴只好分出一部分人马拦住败军,正面阻敌的火力立刻大减。随着炮火逐渐减弱,被挡在谷口外的联军主力也慢慢稳住阵脚,几十人一组发起反冲锋,阻击队伍很快变得腹背受敌。

此时徐德林也开始发起进攻,近两万棒槌军在小分队支援下跳出掩体杀进谷内,顿时山谷里喊杀震天,兵器碰撞声和惨叫声此起彼伏,惨状空前。

棒槌军七八人对付一个,杀得联军鬼哭狼嚎,敌人稍有战力强盛者,被混杂在队伍当中的独立团将士特殊点名招待,不消片刻功夫就把辎重队和护卫队打得军心涣散,靠近谷口的联军为了活命拼死向外突围。

大嘴所部占据的谷口地形狭窄,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加上人数有二百人,大半迫击炮集中此处,一时半会儿还能坚持住,就是苦了进口处的另一只小分队。本来峪口就比较宽敞,还要分出一部分士兵支援棒槌军,剩下的六十来人既要抵挡外逃的溃军,同时还要阻击谷外联军,一时陷入苦战。

这六十来人由莒五负责,一排枪弹接着一排手榴弹,谷口很快被尸体堆满,趁着敌人喘息的工夫,莒五亲率三十名将士反身准备支援棒槌军,等发现成群的清俄溃军已经冲到近前,惊得莒五倒吸一口凉气。

人在逃命时,所爆发出的力量实在可怕,黑压压的溃军犹如一群呲牙咧嘴的饿狼扑向小分队,那些阻挡溃军的士兵们用螳螂挡车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几十人倏忽间便淹没在逃命的人流当中,除战死之外多数将士竟被人马踩踏而死。

“弟兄们拼了,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和手榴弹上刺刀!”

霍尔式卡宾枪虽然带了“卡宾”二字,但是跟后期的卡宾枪完全是两个概念,除了射速比普通火枪快外,依然沿袭着打一枪上一颗子弹的原理,此时此刻莒五头脑格外清醒,要不把眼前这些溃军镇住,自己这几十人全会重蹈覆辙,被败兵冲的无影无踪,于是大吼一声率先开火。

一排弹雨滞缓了人流的脚步,趁着这短暂功夫,莒五第一个扣下卡簧弹出刺刀,率领三十名独立团士兵迎向败军。

这群想突围的败军一眨眼功夫被弹雨打死打伤近百人,如此大杀器清俄联军全都是生平所见,且不说炸死的尸骸有多大震慑力,单凭那些死里逃生缺胳膊少腿的惨状就让联军从心里发寒,一片片惨叫声仿佛催命符呼唤自己,吓得败军掉头就往回跑。

回去的路更是死路一条,密密麻麻的棒槌军疯了似的见着八旗兵就是一哄而上,铡刀、锹镐、锄头甚至棍棒瞬间就能把人捣成肉泥,唬得剩下的八旗兵又掉头迎向刺刀。

手榴弹是第一次见到,火枪上插短刃更是闻所未闻,溃军明知道不是好兆头,可是为了逃命只好赌一把,一个个高举腰刀杀向独立团众将士。

一个八旗兵刚把腰刀劈到莒五脑门前,猛地感觉到肚脐眼变成大嘴张开口,低头但见自己的肠子喷涌而出,浑身的力气仿佛全被抽走似的动弹不得,被莒五一脚踢倒在地驾鹤西去,同时莒五也挨了两刀。

其实用刀刺拼杀有个弊端,不能像刀剑那样砍、削、劈,莒五侧过身忍痛又刺中一位八旗兵,拔出的军刺带出一堆内脏和血浆,弄得莒五脸上、身上红一道绿一道,另一位八旗兵被莒五的恶相吓得直哆嗦,相邻的一位士兵趁机挡开腰刀与莒五背对背靠在一起。

独立团将士都久经沙场,并受到过严格训练


状态提示:第三十六章 跪地免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