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龙腾紫塞>第五十七章 再下一省
器装备和单兵素质更是无法同龙卫军相提并论。在龙卫军南北两路夹击之下,宁马军在两天之内土崩瓦解。马鸿逵等一干宁省高层带着百余名亲信在混战中狼狈出逃,他们到此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惹来绥、甘两省力量的疯狂攻击。

宁省的战况当然瞒不过老蒋的耳目。穆函找了一个不是借口的借口,在协调了一笔数目不菲的“美国援助”,搭上一个师的武器装备后,老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即成的事实。索性大笔一挥又给了穆函西北保安司令的头衔和宁省一个师的番号,反正这里也不是自己得地盘,所有的军饷、武器装备也不用中央拨付,老蒋为了拉拢穆函倒也乐得送给顺水人情。他现在主要的精力仍然放在围剿社民党上,其他的地方只要遵从国民政府的号令,至于是谁实际统治,老蒋也暂时管不了那么多。

又得一省的穆函并没有盲目的喜悦。马鸿逵留下的烂摊子实在是不成样子。龙卫军接手宁省时,全省人口不足50万,几乎全是难民,财政税收为零,工业基础更是一点没有。

但穆函有信心将这里建成塞外明珠。有着后世认知的穆函深知,宁省并非全是贫瘠苦寒之地。宁省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境内水系丰富,黄河在省内流程397千米水流较缓两岸沟渠纵横有极大的农垦开发潜力,潜在的可灌溉耕地面积十分丰富。同时全省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分布广、品种全、煤质好、埋藏浅等特点且构造简单易于开采。其他如水泥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粘土、芒硝、重晶石、燧石、硅石、石油、铜、铁、磷、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也十分丰富。当然这些在宁马治下没有丝毫的开发。

于是穆函收编清理了宁马军,剔除镇压了不少罪行极大的恶霸分子之后,再次发动卧龙山所属力量,大批的生产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得注入宁省。

刘老汉一家在经过龙卫军的精细诊治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家中。现在政府不但给他们按人头分了田地,还免费发放了足可吃到过冬的粮食,还有不少生产器械。怀着感恩戴德的心,刘老汉把小儿子刘成送进了军营。朴实的刘老汉深深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龙卫军给的,要想保住这一切也必须紧紧依靠龙卫军。一时间向刘老汉这样的家庭,在宁省到处都是。本没有征兵打算穆函,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些人全部收下。短短几天里,人数便达到一万有余。为了安抚这些家庭,建设宁省,穆函紧急贴出告示,表示不再收兵,并为每个参军的家庭按照龙卫军的规矩送去了10块大洋,这更让宁省的老百姓感激涕零,大家愈发拥护这个初来的统治者。穆函也没有想到,日后在经历背叛和劫难,自己几乎穷途末路的时候,这些宁省子弟没有一个背叛的,也正是靠着这些宁省子弟,他才重现辉煌。

为了尽快的使宁省走出困境,穆函下令把宁省五宝(即是红宝枸杞、黄宝甘草、蓝宝、贺兰石、白宝滩羊皮、黑宝太西煤)重新整合包装,进行加工升级。卧龙山所属的商贸产业大力销售宁省的产品。在穆函的指点下,很快纯羊毛制成的样式新颖的围巾、羊毛衫等衣物,以宁省枸杞为主要配方的保健茶、以贺兰石为根底加工的工艺品、以滩羊皮为原材料的皮裘、以发菜为主要原料的养生菜肴,一推出就受到了国内各个阶层的热烈欢迎,在不久之后甚至飘洋过海畅销经济危机下欧美各国。

同时为了解决劳动力和各类人才奇缺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兵源问题,穆函再一次为蒋委员长拉来大额“美国援助”,在老蒋的首肯下,龙卫军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灾区以及各大院校都成立了移民、招录办事处。凡是愿意到甘、宁等西北地区安家垦荒的,甘、宁两省政府一律按人头每人提供10亩土,每家提供一套住房,并到达之后立即发放粮食等物资。

凡是有一技之长,愿意到西北发展的各类人才,在报销路费的基础上,薪金初步定为现在2倍,如果有特殊才能,特殊贡献者甘、宁两省政府所有职位随便挑选,并提供上不封顶的科研经费。如此优厚的移民政策和招录条件,疯狂地吸引了中原大地众多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百姓。很多苦于门路、没有资金发展有识、有志之士也如同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一丝曙光,当即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行程。现在全国各地几乎随时随处可见奔向西北甘、宁两省的人群。

经过一番运转之后,宁省迸发出勃勃生机。甘省和绥远各地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而各地的政务管理在社民党干部全力协助下,大小事务也处理的井井有条。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合理安排调度龙卫军的部署和各地的政务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穆函在宁府召集龙卫军所有主要负责人召开了龙卫军第一次正式秘密会议。

会议正式确立了以穆函为领导核心的龙卫军军政体系。为了继续迷惑国内各方势力,对外保持着国民革命军独立88、89、90三个师的番号。对内则继续以龙卫军命名。同时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对日作战,穆函重新划分各部队防区和军事长官任命。龙卫军军事委员会以及各部人选不变。

龙一师,师长马仲兴,由原来全师大部骨干和新参训整编力量构成,所属常规兵力2万人,配置特战人员500人,驻地热河围场。

龙二师,师长肖朝河,由原来全师大部骨干和新参训整编力量构成,所属常规兵力2万人,配置特战


状态提示:第五十七章 再下一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